×

Nós usamos os cookies para ajudar a melhorar o LingQ. Ao visitar o site, você concorda com a nossa política de cookies.


image

The Korean War, 5.韩战系列第五讲 中国出兵

5. 韩战 系列 第五 讲 中国 出兵

韓戰 系列 第五 講 中國 出兵

一 、 北韓 軍 的 大 潰敗

大家 好 , 歡迎 大家 收聽 《 縱橫 大 歷史 》, 我 是 主持人 孫誠 。

今天 , 我們 將 繼續 進行 韓戰 系列 節目 。

在 此前 的 四講 中 , 我們 講述 了 韓戰 的 起源 、 韓戰 初期 的 戰況 以及 仁川 登陸 的 歷史 。

今天 , 我們 將 進行 第五 講 《 中國 出兵 》, 帶 您 瞭解 聯合 國軍 進攻 北韓 及 中共 派出 大軍 介入 戰爭 的 歷史 。

1950 年 10 月 25 日 早上 , 在 靠近 鴨綠江 的 北韓 腹地 , 天上 飄起 了 小雪 。

大韓民國 國軍 第 6 師第 2 團第 3 營的 750 名 官兵 剛剛 通過 了 距離 鴨綠江 不足 70 公里 的 小鎮 溫井 , 正在 全速 向 鴨綠江 邊 挺進 。

自從 跨過 三八線 向北 進攻 以來 , 他們 幾乎 沒有 遇到 像樣 的 抵抗 。

該營 官兵 士氣 高漲 , 認為 結束 戰爭 已經 指日可待 。

因為 , 此時 的 北韓 軍隊 已經 土崩瓦解 , 很難 組織 起 成氣候 的 阻擊 了 。

然而 , 當該營 的 車隊 行進 到 溫井 以西 13 公里 處 的 兩 水洞 時 , 卻 突然 遭到 了 兇狠 的 伏擊 。

大批 講著 中文 的 敵兵 在 公路 兩側 高 地上 火力 的 掩護 下 向前 突擊 , 很快 就 打垮 了 猝不及防 的 該營 。

到 下午 , 該營 只有 不到 400 名 敗兵 逃回 了 溫井 , 另外 的 350 人則 不是 戰死 , 就是 失蹤 。

這場 突如其來 的 襲擊 , 表明 韓戰 進入 了 全新 的 階段 : 聯合 國軍 即將 面對 一個 新 的 對手 —— 中共軍隊 。

( 參見 日本 陸戰 史 普及 會編 :《 朝鮮戰爭 》 第六卷 第二章 )

中共軍隊 為 什麼 會 出現 在 朝鮮半島 呢 ?

中國 又 是 如何 全盤 捲入 韓戰 的 呢 ?

要 明白 這些 問題 , 我們 還是 要 從 仁川 登陸 開始 說起 。

上 一講 我們 講到 , 在 麥克阿瑟 將軍 的 策劃 下 , 美國 第 10 軍在 1950 年 9 月 15 日 實施 了 仁川 登陸 , 韓戰 的 第一個 轉折點 隨之 到來 。

由於 直到 此時 , 北韓 軍 主力 仍 集中 在 洛 東江 前線 , 北韓 在 仁川 、 首爾 地區 的 防備 非常 空虛 。

因此 , 美軍 迅速 攻佔 了 仁川 , 並向 首爾 推進 。

面對 美軍 在 北韓 控制區 的 後方 進行 登陸 , 斯大林 陷入 焦慮 。

9 月 18 日 , 斯大林 向 北韓 軍 的 蘇聯 總 顧問 瓦西里耶夫 及 蘇聯 駐 北韓 大使 什 特科夫 發出 一道 密電 , 要求 他們 命令 金日成 從洛 東江 前線 抽調 四個 師 回防 首爾 郊區 。

( 沈志華 :《 毛澤東 、 斯大林 與 朝鮮戰爭 》 第四章 第一節 ) 然而 , 由於 此前 堅守 釜山 防禦 圈 的 美 第 8 集團軍 已 開始 反攻 , 北韓 軍 主力 陷入 了 纏鬥 中 , 並 沒有 及時 回撤 。

到 9 月 19 日 , 美第 8 集團軍 已經 突破 了 當面 的 北韓 軍 主力 戰線 , 開始 向前 快速 突進 。

9 月 27 日 , 美第 8 集團軍 先頭部隊 在 烏山 以北 不遠處 與 美 第 10 軍 勝利 會合 。

巧合 的 是 , 這裡 也 正是 7 月 5 日 美國 軍隊 與 北韓 軍隊 進行 首次 地面戰 的 地方 。

第二天 , 美國 海軍陸戰隊 收復 韓國 首都 首爾 。

至此 , 大批 北韓 軍 已經 被 美 第 8 集團軍 和 美 第 10 軍 合圍 , 北韓 軍 主力 陷入 潰散 狀態 。

到 10 月 3 日 , 北韓 軍在 三八線 以南 的 有 組織 抵抗 被 完全 粉碎 , 北韓 侵略軍 被 趕出 了 大韓民國 。

在 發動 入侵 時 , 北韓 軍 曾 擁有 13.5 萬 兵力 。

而 此時 , 得以 僥倖 逃回 三八線 以北 的 只有 2.5 萬 —3 萬人 。

( 日本 陸戰 史 普及 會 :《 朝鮮戰爭 》 第四卷 第五章 )

面對 前線 的 大 潰敗 , 斯大林 與 金日成 十分 恐慌 。

9 月 27 日 , 斯大林 發電 對 北韓 軍隊 及 蘇聯 顧問 大加 指責 , 表示 如果 “ 保證 蘇聯 最高 統帥部 關於 從 主要 戰線 撤回 4 個師 到 首爾 地區 的 命令 得到 準確 和 及時 的 執行 ” 的話 ,“ 本來 是 能夠 從根本上 改變 首爾 附近 的 局勢 的 ”。

9 月 28 日 , 北韓 勞動黨 政治局 召開 會議 , 決定 向 斯大林 寫信 請求 進一步 的 援助 。

9 月 29 日 , 金日成 及 北韓 二號 人物 樸 憲永 致信 斯大林 , 表示 “ 當 敵軍 跨過 三八線 以北 的 時刻 , 我們 非常 需要 得到 蘇聯 方面 的 直接 軍事援助 ”, 並 提出 “ 如果 由於 某種原因 不能 做到 這 一點 , 那麼 請 幫助 我們 在 中國 和 其他 ‘ 人民 民主 國家 ' 建立 一支 國際 志願 部隊 , 為 我們 的 鬥爭 提供 軍事援助 。

”( 參見 沈志華 :《 毛澤東 、 斯大林 與 朝鮮戰爭 》 第四章 第一節 )

由此可見 , 金日成 對於 其 後臺 斯大林 善於 隱藏 在 幕後操縱 國際 政治 的 特點 非常 瞭解 。

因此 , 在 求救信 中 , 他 特別 提出 如果 蘇聯 不 方便 直接 出兵 , 那麼 就 應 由 中國 及其 它 共產 極權國家 組建 所謂 的 “ 國際 志願 部隊 ” 參戰 。

如此一來 , 不但 挑起 韓戰 的 真正 元兇 斯大林 能夠 繼續 隱 於 幕後 , 其它 共產 極權國家 也 可以 打著 “ 志願 ” 的 旗號 出兵 朝鮮半島 , 從而 無需 給 國際 社會 落下 干涉 他國 的 口實 。

這一 歷史事實 , 無疑 反映 了 共產 極權 陣營 善於 利用 國際 規則 、 玩弄 國際 社會 的 特點 。

二 、 斯大林 命令 中國 出兵

在 接到 金日成 的 電報 後 , 斯大林 在 10 月 1 日 作出 了 決定 。

這 一天 , 他 發出 了 兩份 電報 。

第一份 電報 的 接收 人為 什 特科夫 和 斯大林 派駐 北韓 的 私人 軍事 代表 馬 特 維耶 夫 。

在 電報 中 , 斯大林 表示 , 如果 要 對 北韓 進行 直接 軍事援助 ,“ 更 可以 接受 的 形式 是 組織 人民 志願軍 ”, 而 這 一點 “ 必須 首先 同 中國 同志 商量 。

” 第二封 電報 的 接收 人則 為 蘇聯 駐華大使 羅 申 , 電報 的 內容 為 要求 羅 申 轉告 毛澤東 和 周恩來 出兵 朝鮮半島 。

在 這封 電報 中 , 斯大林 說 :“ 根據 目前 的 形勢 , 如果 您 認為 能夠 為 朝鮮人 提供援助 部隊 , 哪怕 五六個 師 也好 , 就 應立即 向 三八線 推進 , 以便 朝鮮 同志 能 在 你們 部隊 的 掩護 下 在 三八線 以北 組織 後備力量 。

中國 部隊 可以 志願者 身份 出現 , 當然 , 由 中國 的 指揮員 統率 。

”( 沈志華 :《 毛澤東 、 斯大林 與 朝鮮戰爭 》 第四章 第一節 )

接到 斯大林 的 指令 後 , 毛澤東 在 10 月 2 日 起草 了 回覆 斯大林 的 電報 , 表示 決定 派遣 所謂 的 “ 志願軍 ” 赴 朝鮮 境內 作戰 。

不過 , 毛澤東 隨後 試圖 與 斯大林 討價還價 。

10 月 3 日 , 毛澤東 通過 羅 申 致電 斯大林 , 表示 “ 派 幾個 師的 兵力 很 難解 決 朝鮮 問題 ”, 這將 導致 美國 與 中國 的 公開 衝突 , 其 結果 蘇聯 也 會 被 拖進 戰爭 。

這樣一來 問題 就 變得 十分 嚴重 了 。

” 此外 , 毛澤東 還在 電報 中 表示 , 他 將派 周恩來 及 林彪 飛往 蘇聯 面見 斯大林 , 進一步 討論 出兵 之 事 。

斯大林 對 毛澤東 的 討價還價 十分 氣憤 。

10 月 5 日 , 斯大林 覆電 毛澤東 , 繼續 要求 毛澤東 出兵 , 並在 電報 中稱 :“ 我 也 考慮 過 , 美國 儘管 沒有 做好 大戰 的 準備 , 仍 可能 為 了 面子 而 被 拖入 大戰 , 這樣一來 , 自然 中國 將被 拖入 戰爭 , 蘇聯 也將 同時 被 拖入 戰爭 , 因為 它 同 中國 簽有 互助 條約 。

這 需要 害怕 嗎 ?

我 認為 不 需要 , 因為 我們 在 一起 將比 美國 和 英國 更 有 力量 。

”( 沈志華 :《 毛澤東 、 斯大林 與 朝鮮戰爭 》 第四章 第一節 ; 程幹遠 :《 親歷 韓戰 —— 中國 軍人 回憶錄 》 第十六章 ) 這樣 , 在 斯大林 的 命令 下 , 中共 只有 服從 。

同一天 , 中共 召開 政治局 擴大 會議 , 決議 以 彭德懷 率 軍 出兵 朝鮮半島 , 並 按照 斯大林 在 10 月 1 日 的 電報 中 下達 的 命令 , 將赴 朝鮮半島 作戰 的 中共軍隊 稱為 所謂 的 “ 中國人民志願軍 ”。

10 月 8 日 , 所謂 的 “ 中國人民志願軍 ” 正式 編成 。

事實上 , 這支 軍隊 當然 既 不 代表 “ 人民 ”, 更 不是 什麼 “ 志願軍 ”。

對於 中共 而言 , 此時 若 要 出兵 , 最為 急需 的 援助 便是 蘇聯 的 空軍 支援 。

由於 中共 空軍 十分 弱小 、 北韓 空軍 則已 被 消滅 , 如果 中 共軍 赴 朝 作戰 , 將在 聯合 國軍 的 絕對 空中 優勢 下 陷入 窘境 。

10 月 7 日 , 羅 申 致電 斯大林 , 稱 中共 將以 “ 比 美軍 多 4 倍 和 5 倍 的 兵力 ” 參戰 , 並 請求 蘇聯 提供 空中 支援 。

10 月 11 日 , 周恩來 、 林彪 抵達 斯大林 在 黑海 邊的 別墅 , 與 斯大林 討論 空中 支援 問題 。

在 談話 中 , 斯大林 表示 蘇聯 空軍 沒有 準備 好 , 暫時 無法 出動 。

( 沈志華 :《 毛澤東 、 斯大林 與 朝鮮戰爭 》 第四章 第三節 ) 這樣 , 在 暫時 沒有 蘇聯 空軍 援助 的 情況 下 , 中共 政治局 仍 遵循 斯大林 的 命令 , 在 10 月 13 日 下令 彭德懷 於 19 日 出兵 朝鮮半島 。

( 宋曉芹 :《 隱 於 幕後 : 蘇聯 與 朝鮮戰爭 》 第四章 第一節 , 中國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 年 ; 中國 “ 軍事科學院 ” 編 :《 抗美援朝戰爭 史 》 第一卷 第十章 )

三 、 聯合 國軍 進攻 北韓

在此期間 , 聯合 國軍 已經 越過 三八線 , 向 北韓 發起 了 全面 進攻 。

早 在 仁川 登陸 前 , 華盛頓 方面 就 曾 考慮 , 如果 北韓 軍 被 擊退 , 聯合 國軍 是否 應該 跨過 三八線 的 問題 。

安理會 在 1950 年 6 月 27 日 的 決議 中曾 稱 :“ 為 了 擊退 侵入 韓國 的 武力 進攻 , 恢復 這一 地區 的 國際 和平 和 安全 , 建議 聯合國 各 會員國 向 大韓民國 提供援助 ”。

如果 聯合 國軍 在 擊退 北韓 軍後不 越過 三八線 , 而是 任其 在 三八線 以北 休整 、 補充 之後 捲土重來 , 無疑 將 無法 恢復 朝鮮半島 的 “ 國際 和平 和 安全 ”。

因此 , 聯合 國軍 跨過 三八線 並不 違反 安理會 決議 。

9 月 15 日 , 在 仁川 登陸 的 同一天 , 華盛頓 方面 授權 麥克阿瑟 在 三八線 以北 作戰 。

此後 , 自由 世界 的 其它 國家 也 開始 行動 。

9 月 29 日 , 由 英國 起草 , 澳大利亞 、 巴西 、 古巴 、 荷蘭 、 挪威 、 巴基斯坦 、 菲律賓 等國 共同 提出 的 “ 八國 決議案 ” 被 提交 聯合國大會 , 該 決議案 將 授權 大韓民國 統一 朝鮮半島 及 聯合 國軍 越過 三八線 。

10 月 1 日 , 麥克阿瑟 向 金日成 發出 第一次 勸降 文告 , 沒有 得到 回應 。

同一天 , 在 熱切 希望 儘快 統一 朝鮮半島 的 韓國 總統 李承晚 的 命令 下 , 韓國 軍隊 率先 跨過 三八線 攻入 北韓 境內 。

10 月 7 日 , 聯合國大會 通過 了 “ 八國 決議案 ”, 授權 聯合 國軍 突破 三八線 。

10 月 9 日 , 麥克阿瑟 再次 向 北韓 發出 勸降 , 並在 第二天 得知 金日成 拒絕 了 勸降 。

這樣 ,10 月 10 日 , 在 麥克阿瑟 的 命令 下 , 以 美軍 為主 的 聯合 國軍 大舉 跨過 三八線 , 向 北韓 展開 了 全面 進攻 。

( 日本 陸戰 史 普及 會編 :《 朝鮮戰爭 》 第五卷 第四章 )

根據 麥克阿瑟 的 計劃 , 聯合 國軍 對 北韓 的 進攻 將兵 分兩路 。

美第 8 集團軍 將從 陸路 北進 , 向 北韓 首都 平壤 進攻 。

剛剛 完成 仁川 登陸作戰 、 收復 了 首爾 的 美 第 10 軍則將 在 仁川港 登船 , 繞過 大半個 朝鮮半島 , 在 北韓 東海岸 中部 的 港口 元山 發動 又 一次 登陸戰 。

隨後 , 美第 8 集團軍 和 美 第 10 軍 就 能 從 南 、 東 兩面夾攻 平壤 , 對 北韓 軍 實施 又 一次 圍殲 戰 , 從而 複製 仁川 登陸 製造 的 奇蹟 。

( 詹姆斯 ·F. 施納貝爾 :《 朝鮮戰爭 中 的 美國陸軍 : 戰爭 爆發 前後 》 第十章 《 越過 “ 三八線 ”: 計劃 與 決定 》)

從 表面 上 看 , 麥克阿瑟 的 作戰 計劃 氣勢恢宏 。

然而 事實上 , 麥克阿瑟 的 這一 計劃 充滿 了 漏洞 : 首先 , 此時 的 韓軍 正在 沿著 朝鮮半島 東海岸 快速 突進 , 很 可能 會 搶 在 美 第 10 軍 前面 攻克 元山 , 進行 元山 登陸 完全 是 多此一舉 。

第二 , 此時 的 美 第 10 軍 已經 部署 在 首爾 、 仁川 地區 , 非常適合 立即 向北 進攻 , 而 美 第 8 集團軍 的 許多 部隊 仍 來不及 從 後方 趕往 三八線 附近 。

以美 第 10 軍 遠道 登陸 元山 , 而 以 兵力 相對 短缺 的 美 第 8 集團軍 正面 進攻 平壤 , 事實上 是 一個 非常 低效 的 辦法 。

第三 , 北韓 中北部 橫亙 著 南北 走向 的 狼 林山脈 , 將 北韓 中北部 地區 分成 互相 難以 通行 的 東西 兩塊 。

如果 執行 麥克阿瑟 的 計劃 , 那麼 美第 8 集團軍 和 美 第 10 軍將 各自 孤立 在 狼 林山脈 的 西側 和 東側 , 兩者 的 右翼 和 左翼 也將 無法 連成 一線 , 從而 給 試圖 滲透 的 敵軍 制造 發起 側翼 攻擊 的 機會 。

事實上 , 在 中共軍隊 即將 大舉 參戰 的 情況 下 , 這樣 的 兵力 部署 是 非常 危險 的 。

然而 , 此時 麥克阿瑟 剛剛 在 仁川 登陸 中 取得 了 巨大 的 成功 , 他 的 的 威望 已然 如日中天 。

對於 他 的 漏洞百出 的 作戰 計劃 , 崇拜 他 的 聯合 國軍 司令部 參謀 們 甚至 沒有 提出 任何 反對 。

古語 有云 :“ 驕兵必敗 。

” 聯合 國軍 即將 因為 麥克阿瑟 的 驕傲 , 付出 沉重 的 代價 。

實際上 , 在 麥克阿瑟 下令 聯合 國軍 跨過 三八線 的 當天 , 也 就是 1950 年 10 月 10 日 , 韓軍就 攻克 了 元山 。

10 月 19 日 , 美第 8 集團軍 攻克 平壤 。

同一天 , 中共軍隊 開始 進入 北韓 。

這樣 , 元山 登陸 的 必要性 已 不 存在 。

更為 不利 的 是 , 由於 北韓 軍在 蘇聯 顧問 的 指導 下 , 曾 在 元 山港 外 佈置 了 3000 枚 水雷 。

為 排除 這些 水雷 , 美第 10 軍 的 登陸 又 拖延 了 不少 時間 。

直到 10 月 26 日 , 美第 10 軍 的 第一批 登陸 部隊 才 終於 開始 登陸 元山 。

而 在 前一天 , 正在 隨美 第 8 集團軍 向 鴨綠江 邊 快速 突進 的 韓軍 已經 遭到 了 中共軍隊 的 襲擊 。

( 金 陽明 :《 韓國 戰爭史 》 第七章 《 北進 》; 羅 伊 ·E· 阿 普爾曼 :《 南 至 洛東 江北 至 鴨綠江 》 第三十章 《 第 8 集團軍 和 第 10 軍 進入 北朝鮮 》)

1950 年 10 月 25 日 這天 , 當韓 軍 首次 遭到 中共軍隊 襲擊 時 , 聯合 國軍 仍 沉浸 在 一片 即將 取得勝利 的 歡樂氣氛 中 。

他們 不 知道 的 是 , 中共 第四 野戰軍 第 13 兵團 的 四個 軍共 26 萬人 , 已經 渡過 鴨綠江 擺開陣勢 , 準備 發動 一場 大規模 攻勢 。

時值 十月 深秋 , 朝鮮 中北部 異常 寒冷 , 已經 飄起 了 小雪 。

韓戰 中 那個 最 寒冷 的 冬天 , 馬上 就要 到來 了 。

5. 韩战 系列 第五 讲 中国 出兵 5. Vorlesung 5 der Koreakriegsreihe: China schickt Truppen 5. Lecture 5 of the Korean War Series: China Sends Troops 5. Conferencia 5 de la serie Guerra de Corea: China envía tropas 5. Conférence 5 de la série sur la guerre de Corée : La Chine envoie des troupes 5. 朝鮮戦争シリーズ講義 5: 中国が軍隊を派遣 5. 한국전쟁 시리즈 5강: 중국 파병

韓戰 系列 第五 講 中國 出兵

一 、 北韓 軍 的 大 潰敗

大家 好 , 歡迎 大家 收聽 《 縱橫 大 歷史 》, 我 是 主持人 孫誠 。

今天 , 我們 將 繼續 進行 韓戰 系列 節目 。

在 此前 的 四講 中 , 我們 講述 了 韓戰 的 起源 、 韓戰 初期 的 戰況 以及 仁川 登陸 的 歷史 。

今天 , 我們 將 進行 第五 講 《 中國 出兵 》, 帶 您 瞭解 聯合 國軍 進攻 北韓 及 中共 派出 大軍 介入 戰爭 的 歷史 。

1950 年 10 月 25 日 早上 , 在 靠近 鴨綠江 的 北韓 腹地 , 天上 飄起 了 小雪 。

大韓民國 國軍 第 6 師第 2 團第 3 營的 750 名 官兵 剛剛 通過 了 距離 鴨綠江 不足 70 公里 的 小鎮 溫井 , 正在 全速 向 鴨綠江 邊 挺進 。

自從 跨過 三八線 向北 進攻 以來 , 他們 幾乎 沒有 遇到 像樣 的 抵抗 。

該營 官兵 士氣 高漲 , 認為 結束 戰爭 已經 指日可待 。

因為 , 此時 的 北韓 軍隊 已經 土崩瓦解 , 很難 組織 起 成氣候 的 阻擊 了 。

然而 , 當該營 的 車隊 行進 到 溫井 以西 13 公里 處 的 兩 水洞 時 , 卻 突然 遭到 了 兇狠 的 伏擊 。

大批 講著 中文 的 敵兵 在 公路 兩側 高 地上 火力 的 掩護 下 向前 突擊 , 很快 就 打垮 了 猝不及防 的 該營 。

到 下午 , 該營 只有 不到 400 名 敗兵 逃回 了 溫井 , 另外 的 350 人則 不是 戰死 , 就是 失蹤 。

這場 突如其來 的 襲擊 , 表明 韓戰 進入 了 全新 的 階段 : 聯合 國軍 即將 面對 一個 新 的 對手 —— 中共軍隊 。

( 參見 日本 陸戰 史 普及 會編 :《 朝鮮戰爭 》 第六卷 第二章 )

中共軍隊 為 什麼 會 出現 在 朝鮮半島 呢 ?

中國 又 是 如何 全盤 捲入 韓戰 的 呢 ?

要 明白 這些 問題 , 我們 還是 要 從 仁川 登陸 開始 說起 。

上 一講 我們 講到 , 在 麥克阿瑟 將軍 的 策劃 下 , 美國 第 10 軍在 1950 年 9 月 15 日 實施 了 仁川 登陸 , 韓戰 的 第一個 轉折點 隨之 到來 。

由於 直到 此時 , 北韓 軍 主力 仍 集中 在 洛 東江 前線 , 北韓 在 仁川 、 首爾 地區 的 防備 非常 空虛 。

因此 , 美軍 迅速 攻佔 了 仁川 , 並向 首爾 推進 。

面對 美軍 在 北韓 控制區 的 後方 進行 登陸 , 斯大林 陷入 焦慮 。

9 月 18 日 , 斯大林 向 北韓 軍 的 蘇聯 總 顧問 瓦西里耶夫 及 蘇聯 駐 北韓 大使 什 特科夫 發出 一道 密電 , 要求 他們 命令 金日成 從洛 東江 前線 抽調 四個 師 回防 首爾 郊區 。

( 沈志華 :《 毛澤東 、 斯大林 與 朝鮮戰爭 》 第四章 第一節 ) 然而 , 由於 此前 堅守 釜山 防禦 圈 的 美 第 8 集團軍 已 開始 反攻 , 北韓 軍 主力 陷入 了 纏鬥 中 , 並 沒有 及時 回撤 。

到 9 月 19 日 , 美第 8 集團軍 已經 突破 了 當面 的 北韓 軍 主力 戰線 , 開始 向前 快速 突進 。

9 月 27 日 , 美第 8 集團軍 先頭部隊 在 烏山 以北 不遠處 與 美 第 10 軍 勝利 會合 。

巧合 的 是 , 這裡 也 正是 7 月 5 日 美國 軍隊 與 北韓 軍隊 進行 首次 地面戰 的 地方 。

第二天 , 美國 海軍陸戰隊 收復 韓國 首都 首爾 。

至此 , 大批 北韓 軍 已經 被 美 第 8 集團軍 和 美 第 10 軍 合圍 , 北韓 軍 主力 陷入 潰散 狀態 。

到 10 月 3 日 , 北韓 軍在 三八線 以南 的 有 組織 抵抗 被 完全 粉碎 , 北韓 侵略軍 被 趕出 了 大韓民國 。

在 發動 入侵 時 , 北韓 軍 曾 擁有 13.5 萬 兵力 。

而 此時 , 得以 僥倖 逃回 三八線 以北 的 只有 2.5 萬 —3 萬人 。

( 日本 陸戰 史 普及 會 :《 朝鮮戰爭 》 第四卷 第五章 )

面對 前線 的 大 潰敗 , 斯大林 與 金日成 十分 恐慌 。

9 月 27 日 , 斯大林 發電 對 北韓 軍隊 及 蘇聯 顧問 大加 指責 , 表示 如果 “ 保證 蘇聯 最高 統帥部 關於 從 主要 戰線 撤回 4 個師 到 首爾 地區 的 命令 得到 準確 和 及時 的 執行 ” 的話 ,“ 本來 是 能夠 從根本上 改變 首爾 附近 的 局勢 的 ”。

9 月 28 日 , 北韓 勞動黨 政治局 召開 會議 , 決定 向 斯大林 寫信 請求 進一步 的 援助 。

9 月 29 日 , 金日成 及 北韓 二號 人物 樸 憲永 致信 斯大林 , 表示 “ 當 敵軍 跨過 三八線 以北 的 時刻 , 我們 非常 需要 得到 蘇聯 方面 的 直接 軍事援助 ”, 並 提出 “ 如果 由於 某種原因 不能 做到 這 一點 , 那麼 請 幫助 我們 在 中國 和 其他 ‘ 人民 民主 國家 ' 建立 一支 國際 志願 部隊 , 為 我們 的 鬥爭 提供 軍事援助 。

”( 參見 沈志華 :《 毛澤東 、 斯大林 與 朝鮮戰爭 》 第四章 第一節 )

由此可見 , 金日成 對於 其 後臺 斯大林 善於 隱藏 在 幕後操縱 國際 政治 的 特點 非常 瞭解 。

因此 , 在 求救信 中 , 他 特別 提出 如果 蘇聯 不 方便 直接 出兵 , 那麼 就 應 由 中國 及其 它 共產 極權國家 組建 所謂 的 “ 國際 志願 部隊 ” 參戰 。

如此一來 , 不但 挑起 韓戰 的 真正 元兇 斯大林 能夠 繼續 隱 於 幕後 , 其它 共產 極權國家 也 可以 打著 “ 志願 ” 的 旗號 出兵 朝鮮半島 , 從而 無需 給 國際 社會 落下 干涉 他國 的 口實 。

這一 歷史事實 , 無疑 反映 了 共產 極權 陣營 善於 利用 國際 規則 、 玩弄 國際 社會 的 特點 。

二 、 斯大林 命令 中國 出兵

在 接到 金日成 的 電報 後 , 斯大林 在 10 月 1 日 作出 了 決定 。

這 一天 , 他 發出 了 兩份 電報 。

第一份 電報 的 接收 人為 什 特科夫 和 斯大林 派駐 北韓 的 私人 軍事 代表 馬 特 維耶 夫 。

在 電報 中 , 斯大林 表示 , 如果 要 對 北韓 進行 直接 軍事援助 ,“ 更 可以 接受 的 形式 是 組織 人民 志願軍 ”, 而 這 一點 “ 必須 首先 同 中國 同志 商量 。

” 第二封 電報 的 接收 人則 為 蘇聯 駐華大使 羅 申 , 電報 的 內容 為 要求 羅 申 轉告 毛澤東 和 周恩來 出兵 朝鮮半島 。

在 這封 電報 中 , 斯大林 說 :“ 根據 目前 的 形勢 , 如果 您 認為 能夠 為 朝鮮人 提供援助 部隊 , 哪怕 五六個 師 也好 , 就 應立即 向 三八線 推進 , 以便 朝鮮 同志 能 在 你們 部隊 的 掩護 下 在 三八線 以北 組織 後備力量 。

中國 部隊 可以 志願者 身份 出現 , 當然 , 由 中國 的 指揮員 統率 。

”( 沈志華 :《 毛澤東 、 斯大林 與 朝鮮戰爭 》 第四章 第一節 )

接到 斯大林 的 指令 後 , 毛澤東 在 10 月 2 日 起草 了 回覆 斯大林 的 電報 , 表示 決定 派遣 所謂 的 “ 志願軍 ” 赴 朝鮮 境內 作戰 。

不過 , 毛澤東 隨後 試圖 與 斯大林 討價還價 。

10 月 3 日 , 毛澤東 通過 羅 申 致電 斯大林 , 表示 “ 派 幾個 師的 兵力 很 難解 決 朝鮮 問題 ”, 這將 導致 美國 與 中國 的 公開 衝突 , 其 結果 蘇聯 也 會 被 拖進 戰爭 。

這樣一來 問題 就 變得 十分 嚴重 了 。

” 此外 , 毛澤東 還在 電報 中 表示 , 他 將派 周恩來 及 林彪 飛往 蘇聯 面見 斯大林 , 進一步 討論 出兵 之 事 。

斯大林 對 毛澤東 的 討價還價 十分 氣憤 。

10 月 5 日 , 斯大林 覆電 毛澤東 , 繼續 要求 毛澤東 出兵 , 並在 電報 中稱 :“ 我 也 考慮 過 , 美國 儘管 沒有 做好 大戰 的 準備 , 仍 可能 為 了 面子 而 被 拖入 大戰 , 這樣一來 , 自然 中國 將被 拖入 戰爭 , 蘇聯 也將 同時 被 拖入 戰爭 , 因為 它 同 中國 簽有 互助 條約 。

這 需要 害怕 嗎 ?

我 認為 不 需要 , 因為 我們 在 一起 將比 美國 和 英國 更 有 力量 。

”( 沈志華 :《 毛澤東 、 斯大林 與 朝鮮戰爭 》 第四章 第一節 ; 程幹遠 :《 親歷 韓戰 —— 中國 軍人 回憶錄 》 第十六章 ) 這樣 , 在 斯大林 的 命令 下 , 中共 只有 服從 。

同一天 , 中共 召開 政治局 擴大 會議 , 決議 以 彭德懷 率 軍 出兵 朝鮮半島 , 並 按照 斯大林 在 10 月 1 日 的 電報 中 下達 的 命令 , 將赴 朝鮮半島 作戰 的 中共軍隊 稱為 所謂 的 “ 中國人民志願軍 ”。

10 月 8 日 , 所謂 的 “ 中國人民志願軍 ” 正式 編成 。

事實上 , 這支 軍隊 當然 既 不 代表 “ 人民 ”, 更 不是 什麼 “ 志願軍 ”。

對於 中共 而言 , 此時 若 要 出兵 , 最為 急需 的 援助 便是 蘇聯 的 空軍 支援 。

由於 中共 空軍 十分 弱小 、 北韓 空軍 則已 被 消滅 , 如果 中 共軍 赴 朝 作戰 , 將在 聯合 國軍 的 絕對 空中 優勢 下 陷入 窘境 。

10 月 7 日 , 羅 申 致電 斯大林 , 稱 中共 將以 “ 比 美軍 多 4 倍 和 5 倍 的 兵力 ” 參戰 , 並 請求 蘇聯 提供 空中 支援 。

10 月 11 日 , 周恩來 、 林彪 抵達 斯大林 在 黑海 邊的 別墅 , 與 斯大林 討論 空中 支援 問題 。

在 談話 中 , 斯大林 表示 蘇聯 空軍 沒有 準備 好 , 暫時 無法 出動 。

( 沈志華 :《 毛澤東 、 斯大林 與 朝鮮戰爭 》 第四章 第三節 ) 這樣 , 在 暫時 沒有 蘇聯 空軍 援助 的 情況 下 , 中共 政治局 仍 遵循 斯大林 的 命令 , 在 10 月 13 日 下令 彭德懷 於 19 日 出兵 朝鮮半島 。

( 宋曉芹 :《 隱 於 幕後 : 蘇聯 與 朝鮮戰爭 》 第四章 第一節 , 中國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 年 ; 中國 “ 軍事科學院 ” 編 :《 抗美援朝戰爭 史 》 第一卷 第十章 )

三 、 聯合 國軍 進攻 北韓

在此期間 , 聯合 國軍 已經 越過 三八線 , 向 北韓 發起 了 全面 進攻 。

早 在 仁川 登陸 前 , 華盛頓 方面 就 曾 考慮 , 如果 北韓 軍 被 擊退 , 聯合 國軍 是否 應該 跨過 三八線 的 問題 。

安理會 在 1950 年 6 月 27 日 的 決議 中曾 稱 :“ 為 了 擊退 侵入 韓國 的 武力 進攻 , 恢復 這一 地區 的 國際 和平 和 安全 , 建議 聯合國 各 會員國 向 大韓民國 提供援助 ”。

如果 聯合 國軍 在 擊退 北韓 軍後不 越過 三八線 , 而是 任其 在 三八線 以北 休整 、 補充 之後 捲土重來 , 無疑 將 無法 恢復 朝鮮半島 的 “ 國際 和平 和 安全 ”。

因此 , 聯合 國軍 跨過 三八線 並不 違反 安理會 決議 。

9 月 15 日 , 在 仁川 登陸 的 同一天 , 華盛頓 方面 授權 麥克阿瑟 在 三八線 以北 作戰 。

此後 , 自由 世界 的 其它 國家 也 開始 行動 。

9 月 29 日 , 由 英國 起草 , 澳大利亞 、 巴西 、 古巴 、 荷蘭 、 挪威 、 巴基斯坦 、 菲律賓 等國 共同 提出 的 “ 八國 決議案 ” 被 提交 聯合國大會 , 該 決議案 將 授權 大韓民國 統一 朝鮮半島 及 聯合 國軍 越過 三八線 。

10 月 1 日 , 麥克阿瑟 向 金日成 發出 第一次 勸降 文告 , 沒有 得到 回應 。

同一天 , 在 熱切 希望 儘快 統一 朝鮮半島 的 韓國 總統 李承晚 的 命令 下 , 韓國 軍隊 率先 跨過 三八線 攻入 北韓 境內 。

10 月 7 日 , 聯合國大會 通過 了 “ 八國 決議案 ”, 授權 聯合 國軍 突破 三八線 。

10 月 9 日 , 麥克阿瑟 再次 向 北韓 發出 勸降 , 並在 第二天 得知 金日成 拒絕 了 勸降 。

這樣 ,10 月 10 日 , 在 麥克阿瑟 的 命令 下 , 以 美軍 為主 的 聯合 國軍 大舉 跨過 三八線 , 向 北韓 展開 了 全面 進攻 。

( 日本 陸戰 史 普及 會編 :《 朝鮮戰爭 》 第五卷 第四章 )

根據 麥克阿瑟 的 計劃 , 聯合 國軍 對 北韓 的 進攻 將兵 分兩路 。

美第 8 集團軍 將從 陸路 北進 , 向 北韓 首都 平壤 進攻 。

剛剛 完成 仁川 登陸作戰 、 收復 了 首爾 的 美 第 10 軍則將 在 仁川港 登船 , 繞過 大半個 朝鮮半島 , 在 北韓 東海岸 中部 的 港口 元山 發動 又 一次 登陸戰 。

隨後 , 美第 8 集團軍 和 美 第 10 軍 就 能 從 南 、 東 兩面夾攻 平壤 , 對 北韓 軍 實施 又 一次 圍殲 戰 , 從而 複製 仁川 登陸 製造 的 奇蹟 。

( 詹姆斯 ·F. 施納貝爾 :《 朝鮮戰爭 中 的 美國陸軍 : 戰爭 爆發 前後 》 第十章 《 越過 “ 三八線 ”: 計劃 與 決定 》)

從 表面 上 看 , 麥克阿瑟 的 作戰 計劃 氣勢恢宏 。

然而 事實上 , 麥克阿瑟 的 這一 計劃 充滿 了 漏洞 : 首先 , 此時 的 韓軍 正在 沿著 朝鮮半島 東海岸 快速 突進 , 很 可能 會 搶 在 美 第 10 軍 前面 攻克 元山 , 進行 元山 登陸 完全 是 多此一舉 。

第二 , 此時 的 美 第 10 軍 已經 部署 在 首爾 、 仁川 地區 , 非常適合 立即 向北 進攻 , 而 美 第 8 集團軍 的 許多 部隊 仍 來不及 從 後方 趕往 三八線 附近 。

以美 第 10 軍 遠道 登陸 元山 , 而 以 兵力 相對 短缺 的 美 第 8 集團軍 正面 進攻 平壤 , 事實上 是 一個 非常 低效 的 辦法 。

第三 , 北韓 中北部 橫亙 著 南北 走向 的 狼 林山脈 , 將 北韓 中北部 地區 分成 互相 難以 通行 的 東西 兩塊 。

如果 執行 麥克阿瑟 的 計劃 , 那麼 美第 8 集團軍 和 美 第 10 軍將 各自 孤立 在 狼 林山脈 的 西側 和 東側 , 兩者 的 右翼 和 左翼 也將 無法 連成 一線 , 從而 給 試圖 滲透 的 敵軍 制造 發起 側翼 攻擊 的 機會 。

事實上 , 在 中共軍隊 即將 大舉 參戰 的 情況 下 , 這樣 的 兵力 部署 是 非常 危險 的 。

然而 , 此時 麥克阿瑟 剛剛 在 仁川 登陸 中 取得 了 巨大 的 成功 , 他 的 的 威望 已然 如日中天 。

對於 他 的 漏洞百出 的 作戰 計劃 , 崇拜 他 的 聯合 國軍 司令部 參謀 們 甚至 沒有 提出 任何 反對 。

古語 有云 :“ 驕兵必敗 。

” 聯合 國軍 即將 因為 麥克阿瑟 的 驕傲 , 付出 沉重 的 代價 。

實際上 , 在 麥克阿瑟 下令 聯合 國軍 跨過 三八線 的 當天 , 也 就是 1950 年 10 月 10 日 , 韓軍就 攻克 了 元山 。

10 月 19 日 , 美第 8 集團軍 攻克 平壤 。

同一天 , 中共軍隊 開始 進入 北韓 。

這樣 , 元山 登陸 的 必要性 已 不 存在 。

更為 不利 的 是 , 由於 北韓 軍在 蘇聯 顧問 的 指導 下 , 曾 在 元 山港 外 佈置 了 3000 枚 水雷 。

為 排除 這些 水雷 , 美第 10 軍 的 登陸 又 拖延 了 不少 時間 。

直到 10 月 26 日 , 美第 10 軍 的 第一批 登陸 部隊 才 終於 開始 登陸 元山 。

而 在 前一天 , 正在 隨美 第 8 集團軍 向 鴨綠江 邊 快速 突進 的 韓軍 已經 遭到 了 中共軍隊 的 襲擊 。

( 金 陽明 :《 韓國 戰爭史 》 第七章 《 北進 》; 羅 伊 ·E· 阿 普爾曼 :《 南 至 洛東 江北 至 鴨綠江 》 第三十章 《 第 8 集團軍 和 第 10 軍 進入 北朝鮮 》)

1950 年 10 月 25 日 這天 , 當韓 軍 首次 遭到 中共軍隊 襲擊 時 , 聯合 國軍 仍 沉浸 在 一片 即將 取得勝利 的 歡樂氣氛 中 。

他們 不 知道 的 是 , 中共 第四 野戰軍 第 13 兵團 的 四個 軍共 26 萬人 , 已經 渡過 鴨綠江 擺開陣勢 , 準備 發動 一場 大規模 攻勢 。

時值 十月 深秋 , 朝鮮 中北部 異常 寒冷 , 已經 飄起 了 小雪 。

韓戰 中 那個 最 寒冷 的 冬天 , 馬上 就要 到來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