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 use cookies to help make LingQ better. By visiting the site, you agree to our cookie policy.


image

孟子, 卷 之 二 公孫丑 上

卷 之 二 公孫丑 上

一 公孫 丑 問 曰 : 「 夫子 當 路 於 齊 , 管 仲 、 晏子 之 功 , 可 復 許 乎 ? 」 孟子 曰 : 「 子 誠 齊人 也 , 知 管仲 、 晏子 而已 矣 。 或 問 乎 曾西 曰 ; 『 吾 子 與 子路 孰 賢 ? 』 曾 西 蹙 然 曰 : 『 吾 先 , 曰 : 『 爾 何曾 比予 於 管仲 ? 管仲 得 君 , 如 彼 其 專 也 ; 行 乎 國政 , 如 彼 其 久 也 ; 功 烈 , 如 彼 其 卑 也 。 爾何 曾 比予 於是 ? 』 」 曰 : 「 管 仲 , 曾西 之 所 不 為 也 , 而 子 為 我 願 之 乎 ? 」 曰 : 「 管仲 以 其 君 霸 , 晏子 以 其 君 顯 。 管仲 、 晏子 猶 不足 為 與 ? 」 曰 : 「 以 齊王 , 由 反手 也 。 」 「 若是 , 則 弟子 之 惑 滋 甚 。 且 以 文王 之 德 , 百 年 而後 崩 , 猶 未 洽 於 天下 ; 武王 、 周公 繼 之 , 然後 大行 。 今 言 王 若 易 然 , 則 文王 不足 法 與 ? 」 曰 : 「 文王 何 可 當 也 ? 由 湯 至於 武丁 , 賢聖 之 君 六七 作 。 天下 歸 殷久 矣 , 久 則 難 變 也 。 武丁朝 諸侯 有 天下 , 猶 運 之 掌 也 。 紂 之 去 武丁 未 久 也 , 其 故家 遺俗 , 流風 善政 , 猶 有 存 者 ; 又 有 微子 、 微仲 、 王子 比干 、 箕子 、 膠鬲 皆 賢人 也 , 相 與 輔相 之 , 故 久 而後 失 之 也 。 尺 地 莫非 其 有 也 , 一 民 莫非 其 臣 也 , 然而 文王 猶 方 百 里 起 , 是以 難 也 。 齊人 有 言 曰 : 『 雖 有 智慧 , 不如 乘勢 ; 雖 有 鎡 基 , 不如 待 時 。 』 今時 則 易然 也 。 夏 后 、 殷 、 周 之 盛 , 地 未 有 過 千 里 者 也 , 而 齊 有 其 地 矣 ; 雞鳴 狗吠 相 聞 , 而 達 乎 四 境 , 而 齊 有 其 民 矣 。 地 不 改辟 矣 , 民 不 改 聚 矣 , 行 仁政 而 王 , 莫之 能 禦 也 。 且 王者 之 不 作 , 未 有 疏於 此時 者 也 ; 民 之 憔悴 於 虐 政 , 未 有 甚於 此時 者 也 。 飢 者 易 為 食 , 渴 者 易 為 飲 。 孔子 曰 : 『 德 之 流行 , 速 於 置 郵 而 傳 命 。 』 當今 之 時 , 萬乘 之 國 行 仁政 , 民 之 悅 之 , 猶 解 倒懸 也 。 故事 半古 之 人 , 功 必 倍 之 , 惟 此時 為 然 。 」 二 公 孫 丑 問 曰 : 「 夫子 加 齊 之 卿 相 , 得 行 道 焉 , 雖 由 此 霸王 不 異 矣 。 如此 , 則 動心 否 乎 ? 」 孟子 曰 : 「 否 。 我 四十 不 動 心 。 」 曰 : 「 若是 , 夫子 過 孟賁 遠 矣 。 」 曰 : 「 是 不 難 , 告 子先 我 不 動 心 。 」 曰 : 「 不 動 心 有道乎 ? 」 曰 : 「 有 。 北宮 黝 之 養 勇 也 , 不 膚 撓 , 不 目 逃 , 思 以 一 豪 挫 於 人 , 若 撻 之 於 市 朝 。 不 受 於 褐 寬 博 , 亦 不 受 於 萬 乘 之 君 。 視 刺 萬乘 之 君 , 若 刺 褐 夫 。 無 嚴 諸侯 。 惡聲 至 , 必 反 之 。 孟 施舍 之 所 養 勇 也 , 曰 : 『 視 不勝 猶 勝 也 。 量 敵 而後 進 , 慮 勝 而後 會 , 是 畏 三軍 者 也 。 舍 豈能 為 必勝 哉 ? 能 無懼 而已 矣 。 』 孟 施舍 似 曾 子 , 北 宮 黝 似 子夏 。 夫 二 子 之 勇 , 未知 其 孰 賢 , 然而 孟施舍 守約 也 。 昔者 曾子 謂 子襄 曰 : 『 子 好 勇 乎 ? 吾 嘗 聞 大勇 於 夫子 矣 : 自 反 而 不 縮 , 雖 褐 寬 博 , 吾 不 惴 焉 ; 自 反 而 縮 , 雖 千萬 人 , 吾 往 矣 。 』 孟 施舍 之 守氣 , 又 不如 曾子 之 守約 也 。 」 曰 : 「 敢 問 夫子 之 不 動 心 , 與 告 子 之 不 動 心 , 可 得 聞 與 ? 」 「 告 子 曰 : 『 不 得 於 言 , 勿 求於 心 ; 不 得 於 心 , 勿 求於 氣 。 』 不 得於 心 , 勿 求於 氣 , 可 ; 不得 於 言 , 勿 求 於 心 , 不可 。 夫 志 , 氣 之 帥 也 ; 氣 , 體 之 充 也 。 夫 志 至 焉 , 氣 次 焉 。 故 曰 : 『 持 其 志 , 無 暴 其 氣 。 』 」 「 既 曰 『 志 至 焉 , 氣 次 焉 』 , 又 曰 『 持 其 志 無 暴 其 氣 』 者 , 何 也 ? 」 曰 : 「 志 壹 則 動 氣 , 氣 壹 則 動 志 也 。 今 夫 蹶 者 趨 者 , 是 氣 也 , 而 反動 其 心 。 」 「 敢問 夫子 惡 乎 長 ? 」 曰 : 「 我 知 言 , 我 善 養 吾 浩然 之 氣 。 」 「 敢問 何謂 浩然 之 氣 ? 」 曰 : 「 難 言 也 。 其 為 氣 也 , 至 大 至 剛 , 以 直 養 而 無 害 , 則 塞 于 天地 之 閒 。 其 為 氣 也 配 義 與 道 ; 無 是 , 餒 也 。 是 集 義 所 生 者 , 非 義 襲 而 取 之 也 。 行 有 不慊 於 心 , 則 餒 矣 。 我 故 曰 , 告 子 未嘗 知 義 , 以 其 外 之 也 。 必 有事 焉 而 勿 正 , 心 勿 忘 , 勿 助長 也 。 無若 宋人 然 : 宋人 有 閔 其 苗 之 不 長 而 揠 之 者 , 芒 芒然 歸 。 謂 其 人 曰 : 『 今日 病 矣 , 予 助 苗 長 矣 。 』 其 子 趨 而 往 視 之 , 苗 則 槁 矣 。 天下 之 不 助 苗長 者 寡 矣 。 以為 無益 而 舍 之 者 , 不 耘 苗 者 也 ; 助 之 長 者 , 揠 苗 者 也 。 非 徒 無 益 , 而 又 害 之 。 」 「 何謂 知言 ? 」 曰 : 「 詖辭 知 其 所 蔽 , 淫辭 知 其 所 陷 , 邪辭 知 其 所 離 , 遁辭 知 其 所 窮 。 生 於 其 心 , 害 於 其 政 ; 發 於 其 政 , 害 於 其 事 。 聖人 復 起 , 必 從 吾 言 矣 。 」 宰 我 、 子貢善 為 說辭 , 冉牛 、 閔子 、 顏淵 善言 德行 。 孔子 兼 之 , 曰 : 『 我 於 辭 命 則 不能 也 。 』 然則 夫子 既 聖 矣 乎 ? 曰 : 「 惡 ! 是 何 言 也 ? 昔者 子 貢 、 問 於 孔子 曰 : 『 夫子 聖 矣 乎 ? 』 孔子 曰 : 『 聖 則 吾 不能 , 我 學 不 厭 而 教 不 倦 也 。 』 子貢 曰 : 『 學 不 厭 , 智 也 ; 教 不 倦 , 仁 也 。 仁 且 智 , 夫子 既 聖 矣 ! 』 夫 聖 , 孔子 不 居 , 是 何 言 也 ? 」 「 昔 者 竊 聞 之 : 子 夏 、 子 游 、 子張 皆 有 聖人 之 一 體 , 冉 牛 、 閔子 、 顏淵 則 具體 而 微 。 敢問 所 安 。 」 曰 : 「 姑舍 是 。 曰 : 「 伯夷 、 伊尹 何如 曰 : 「 不同 道 。 非 其 君 不 事 , 非 其 民 不 使 ; 治 則 進 , 亂 則 退 , 伯夷 也 。 何 事 非 君 , 何 使 非 民 ; 治 亦 進 , 亂 亦 進 , 伊尹 也 。 可以 仕 則 仕 , 可以 止 則 止 , 可以 久 則 久 , 可以 速 則 速 , 孔子 也 。 皆 古 聖人 也 , 吾 未 能 有行 焉 ; 乃 所 願 , 則 學 孔子 也 。 「 伯夷 、 伊 於 孔子 , 若是 班 乎 ? 」 曰 : 「 否 。 自有 生 民 以來 , 未 有 孔子 也 。 」 曰 : 「 然 則 有 同 與 ? 」 曰 : 「 有 。 得 百 里 之 地 而 君 之 , 皆 能 以 朝 諸侯 有 天下 。 行 一 不義 、 殺 一 不辜 而 得 天下 , 皆 不 為 也 。 是 則 同 。 」 曰 : 「 敢 問 其 所以 異 ? 」 曰 : 「 宰 我 、 子 貢 、 有若 智 足以 知 聖人 。 汙 , 不 至 阿其所好 。 宰 我 曰 : 『 以 予 觀 於 夫子 , 賢 於 堯 舜 遠 矣 。 』 子貢 曰 : 『 見 其 禮 而 知 其 政 , 聞 其 樂 而 知 其 德 。 由 百 世 之 後 , 等 百 世 之 王 , 莫之 能 違 也 。 自 生民 以來 , 未 有 夫子 也 。 』 有若 曰 : 『 豈 惟 民 哉 ? 麒麟 之於 走 獸 , 鳳凰 之於 飛鳥 , 太山 之於 丘 垤 , 河海 之於 行潦 , 類 也 。 聖人 之於 民 , 亦 類 也 。 出於 其 類 , 拔 乎 其 萃 , 自 生民 以來 , 未 有 盛 於 孔子 也 。 』 」 三 孟子 曰 : 「 以 力 假 仁 者 霸 , 霸 必 有 大國 , 以 德 行 仁 者 王 , 王 不 待 大 。 湯 以 七十 里 , 文王 以 百 里 。 以 力 服人 者 , 非 心服 也 , 力 不 贍 也 ; 以德服人 者 , 中 心 悅 而 誠服 也 , 如 七十 子 之 服 孔子 也 。 詩 云 : 『 自 西 自 東 , 自 南 自 北 , 無 思 不服 。 』 此 之 謂 也 。 」 四 孟子 曰 : 「 仁 則 榮 , 不仁 則 辱 。 今 惡 辱 而 居 不 仁 , 是 猶 惡 溼 而 居 下 也 。 如 惡 之 , 莫如 貴 德 而 尊士 , 賢者 在位 , 能 者 在職 。 國家 閒暇 , 及 是時 明 其 政 刑 。 雖 大國 , 必 畏 之 矣 。 詩 云 : 『 迨 天 之 未 陰 雨 , 徹 彼 桑 土 , 綢繆 牖 戶 。 今 此 下 民 , 或 敢 侮 予 ? 』 孔子 曰 : 『 為 此 詩 者 , 其 知道 乎 ! 能 治 其 國家 , 誰 敢 侮 之 ? 』 今 國家 閒暇 , 及 是時 般 樂 怠 敖 , 是 自求 禍 也 。 禍褔 無不 自己 求 之 者 。 詩 云 : 『 永 言 配 命 , 自求多褔 。 』 太甲 曰 : 『 天作孽 , 猶 可 違 ; 自作孽 , 不可 活 。 』 此 之 謂 也 。 」 五 孟子 曰 : 「 尊 賢 使 能 , 俊傑 在位 , 則 天下 之 士 皆 悅 而 願 立 於 其 朝 矣 。 市廛 而 不 征 , 法 而 不 廛 , 則 天下 之 商 皆 悅 而 願 藏 於 其 市 矣 。 關 譏 而 不 征 , 則 天下 之 旅 皆 悅 而 願 出於 其 路 矣 。 耕 者 助 而 不 稅 , 則 天下 之 農 皆 悅 而 願 耕 於 其 野 矣 。 廛 無 夫里 之 布 , 則 天下 之 民 皆 悅 而 願 為 之 氓 矣 。 信 能 行 此 五 者 , 則 鄰國 之 民 仰 之 若 父母 矣 。 率 其 子弟 , 攻 其 父母 , 自 生民 以來 , 未 有 能 濟 者 也 。 如此 , 則 無敵 於 天下 。 無敵 於 天下 者 , 天吏 也 。 然而 不 王 者 , 未 之 有 也 。 」 六 孟子 曰 : 「 人 皆 有 不忍 人 之 心 。 先王 有 不忍 人 之 心 , 斯 有 不忍 人 之 政 矣 。 以 不忍 人 之 心 , 行 不忍 人 之 政 , 治 天下 可 運 之 掌 上 。 以 謂 人 皆 有 不忍 人 之 心 者 , 今人 乍 見 孺子 將 入 於 井 , 皆 有 怵惕 惻隱 之 心 。 非 所以 內 交 於 孺子 之 父母 也 , 非 所以 要 譽 於 鄉黨 朋友 也 , 非 惡 其 聲 而 然 也 由 是 觀 之 , 無 惻隱 之 心 , 非 人 也 ; 無 羞惡 之 心 , 非 人 也 ; 無 辭讓 之 心 , 非 人 也 ; 無 是非 之 心 , 非 人 也 。 惻 隱 之 心 , 仁 之 端 也 ; 羞惡 之 心 , 義 之 端 也 ; 辭讓 之 心 , 禮 之 端 也 ; 是非 之 心 , 智 之 端 也 。 人 之 有 是 四 端 也 , 猶 其 有 四 體 也 。 有 是 四 端 而 自謂 不能 者 , 自 賊 者 也 ; 謂 其 君 不能 者 , 賊 其 君 者 也 。 凡 有 四 端 於 我 者 , 知 皆 擴 而 充 之 矣 , 若 火 之 始 然 , 泉 之 始 達 。 苟 能 充 之 , 足以 保 四海 ; 苟 不 充 之 , 不足以 事 父母 。 」 七 孟子 曰 : 「 矢人 豈不 仁於 函 人 哉 ? 矢 人 唯恐 不 傷 人 , 函 人 唯恐 傷人 。 巫匠 亦然 , 故術 不可 不慎 也 。 孔子 曰 : 『 里 仁 為 美 。 擇 不 處 仁 , 焉 得 智 ? 』 夫 仁 , 天 之 尊爵 也 , 人 之 安宅 也 。 莫之 禦 而 不仁 , 是 不智 也 。 不仁 、 不智 、 無禮 、 無義 , 人 役 也 。 人 役 而 恥 為 役 , 由 弓人 而 恥 為 弓 , 矢 人 而 恥 為 矢 也 。 如 恥 之 , 莫如 為 仁 。 仁 者 如 射 , 射 者 正 己 而後 發 。 發 而 不 中 , 不 怨 勝己 者 , 反求諸己 而已 矣 。 」 八 孟子 曰 : 「 子 路 , 人 告 之 以 有 過 則 喜 。 禹 聞 善言 則 拜 。 大舜 有 大 焉 , 善 與 人 同 。 舍 己 從 人 , 樂 取 於 人 以 為 善 。 耕 、 稼 、 陶 、 漁 以至 為 帝 , 無非 取 於 人 者 。 取 諸 人 以 為 善 , 是 與人為善 者 也 。 故 君子 莫大乎 與 人 為 善 。 」 九 孟子 曰 : 「 伯夷 , 非 其 君 不 事 , 非 其 友 不 友 。 不 立於 惡人 之 朝 , 不 與 惡人 言 。 立於 惡人 之 朝 , 與 惡人 言 , 如 以 朝衣 朝冠 坐 於 塗炭 。 推 惡惡 之 心 , 思 與 鄉人 立 , 其 冠 不 正 , 望望 然 去 之 , 若 將 浼 焉 。 是故 諸侯 雖 有 善 其 辭命 而 至 者 , 不 受 也 。 不 受 也 者 , 是 亦 不屑 就 已 。 柳下 惠 , 不 羞汙 君 , 不 卑 小 官 。 進 不 隱 賢 , 必 以 其 道 。 遺佚 而 不 怨 , 阨 窮 而 不 憫 。 故 曰 : 『 爾 為 爾 , 我 為 我 , 雖 袒裼 裸裎 於 我 側 , 爾 焉能 浼 我 哉 ? 』 故 由 由然 與 之 偕 而 不 自 失 焉 , 援 而 止 之 而 止 。 援 而 止 之 而 止 者 , 是 亦 不屑 去 已 。 」 孟子 曰 : 「 伯夷 隘 , 柳 下 惠 不 恭 。 隘 與 不 恭 , 君子 不 由 也 。 」

卷 之 二 公孫丑 上 Volume 2: Gongsun Chou (Part 1)

一 公孫 丑 問 曰 : 「 夫子 當 路 於 齊 , 管 仲 、 晏子 之 功 , 可 復 許 乎 ? 」    孟子 曰 : 「 子 誠 齊人 也 , 知 管仲 、 晏子 而已 矣 。 或 問 乎 曾西 曰 ; 『 吾 子 與 子路 孰 賢 ? 』 曾 西 蹙 然 曰 : 『 吾 先 , 曰 : 『 爾 何曾 比予 於 管仲 ? 管仲 得 君 , 如 彼 其 專 也 ; 行 乎 國政 , 如 彼 其 久 也 ; 功 烈 , 如 彼 其 卑 也 。 爾何 曾 比予 於是 ? 』 」 曰 : 「 管 仲 , 曾西 之 所 不 為 也 , 而 子 為 我 願 之 乎 ? 」 曰 : 「 管仲 以 其 君 霸 , 晏子 以 其 君 顯 。 管仲 、 晏子 猶 不足 為 與 ? 」 曰 : 「 以 齊王 , 由 反手 也 。 」 「 若是 , 則 弟子 之 惑 滋 甚 。 且 以 文王 之 德 , 百 年 而後 崩 , 猶 未 洽 於 天下 ; 武王 、 周公 繼 之 , 然後 大行 。 今 言 王 若 易 然 , 則 文王 不足 法 與 ? 」 曰 : 「 文王 何 可 當 也 ? 由 湯 至於 武丁 , 賢聖 之 君 六七 作 。 天下 歸 殷久 矣 , 久 則 難 變 也 。 武丁朝 諸侯 有 天下 , 猶 運 之 掌 也 。 紂 之 去 武丁 未 久 也 , 其 故家 遺俗 , 流風 善政 , 猶 有 存 者 ; 又 有 微子 、 微仲 、 王子 比干 、 箕子 、 膠鬲 皆 賢人 也 , 相 與 輔相 之 , 故 久 而後 失 之 也 。 尺 地 莫非 其 有 也 , 一 民 莫非 其 臣 也 , 然而 文王 猶 方 百 里 起 , 是以 難 也 。 齊人 有 言 曰 : 『 雖 有 智慧 , 不如 乘勢 ; 雖 有 鎡 基 , 不如 待 時 。 』 今時 則 易然 也 。 夏 后 、 殷 、 周 之 盛 , 地 未 有 過 千 里 者 也 , 而 齊 有 其 地 矣 ; 雞鳴 狗吠 相 聞 , 而 達 乎 四 境 , 而 齊 有 其 民 矣 。 地 不 改辟 矣 , 民 不 改 聚 矣 , 行 仁政 而 王 , 莫之 能 禦 也 。 且 王者 之 不 作 , 未 有 疏於 此時 者 也 ; 民 之 憔悴 於 虐 政 , 未 有 甚於 此時 者 也 。 飢 者 易 為 食 , 渴 者 易 為 飲 。 孔子 曰 : 『 德 之 流行 , 速 於 置 郵 而 傳 命 。 』 當今 之 時 , 萬乘 之 國 行 仁政 , 民 之 悅 之 , 猶 解 倒懸 也 。 故事 半古 之 人 , 功 必 倍 之 , 惟 此時 為 然 。 」 二 公 孫 丑 問 曰 : 「 夫子 加 齊 之 卿 相 , 得 行 道 焉 , 雖 由 此 霸王 不 異 矣 。 如此 , 則 動心 否 乎 ? 」 孟子 曰 : 「 否 。 我 四十 不 動 心 。 」 曰 : 「 若是 , 夫子 過 孟賁 遠 矣 。 」 曰 : 「 是 不 難 , 告 子先 我 不 動 心 。 」 曰 : 「 不 動 心 有道乎 ? 」 曰 : 「 有 。 北宮 黝 之 養 勇 也 , 不 膚 撓 , 不 目 逃 , 思 以 一 豪 挫 於 人 , 若 撻 之 於 市 朝 。 不 受 於 褐 寬 博 , 亦 不 受 於 萬 乘 之 君 。 視 刺 萬乘 之 君 , 若 刺 褐 夫 。 無 嚴 諸侯 。 惡聲 至 , 必 反 之 。 孟 施舍 之 所 養 勇 也 , 曰 : 『 視 不勝 猶 勝 也 。 量 敵 而後 進 , 慮 勝 而後 會 , 是 畏 三軍 者 也 。 舍 豈能 為 必勝 哉 ? 能 無懼 而已 矣 。 』 孟 施舍 似 曾 子 , 北 宮 黝 似 子夏 。 夫 二 子 之 勇 , 未知 其 孰 賢 , 然而 孟施舍 守約 也 。 昔者 曾子 謂 子襄 曰 : 『 子 好 勇 乎 ? 吾 嘗 聞 大勇 於 夫子 矣 : 自 反 而 不 縮 , 雖 褐 寬 博 , 吾 不 惴 焉 ; 自 反 而 縮 , 雖 千萬 人 , 吾 往 矣 。 』 孟 施舍 之 守氣 , 又 不如 曾子 之 守約 也 。 」 曰 : 「 敢 問 夫子 之 不 動 心 , 與 告 子 之 不 動 心 , 可 得 聞 與 ? 」 「 告 子 曰 : 『 不 得 於 言 , 勿 求於 心 ; 不 得 於 心 , 勿 求於 氣 。 』 不 得於 心 , 勿 求於 氣 , 可 ; 不得 於 言 , 勿 求 於 心 , 不可 。 夫 志 , 氣 之 帥 也 ; 氣 , 體 之 充 也 。 夫 志 至 焉 , 氣 次 焉 。 故 曰 : 『 持 其 志 , 無 暴 其 氣 。 』 」    「 既 曰 『 志 至 焉 , 氣 次 焉 』 , 又 曰 『 持 其 志 無 暴 其 氣 』 者 , 何 也 ? 」    曰 : 「 志 壹 則 動 氣 , 氣 壹 則 動 志 也 。 今 夫 蹶 者 趨 者 , 是 氣 也 , 而 反動 其 心 。 」 「 敢問 夫子 惡 乎 長 ? 」    曰 : 「 我 知 言 , 我 善 養 吾 浩然 之 氣 。 」 「 敢問 何謂 浩然 之 氣 ? 」    曰 : 「 難 言 也 。 其 為 氣 也 , 至 大 至 剛 , 以 直 養 而 無 害 , 則 塞 于 天地 之 閒 。 其 為 氣 也 配 義 與 道 ; 無 是 , 餒 也 。 是 集 義 所 生 者 , 非 義 襲 而 取 之 也 。 行 有 不慊 於 心 , 則 餒 矣 。 我 故 曰 , 告 子 未嘗 知 義 , 以 其 外 之 也 。 必 有事 焉 而 勿 正 , 心 勿 忘 , 勿 助長 也 。 無若 宋人 然 : 宋人 有 閔 其 苗 之 不 長 而 揠 之 者 , 芒 芒然 歸 。 謂 其 人 曰 : 『 今日 病 矣 , 予 助 苗 長 矣 。 』 其 子 趨 而 往 視 之 , 苗 則 槁 矣 。 天下 之 不 助 苗長 者 寡 矣 。 以為 無益 而 舍 之 者 , 不 耘 苗 者 也 ; 助 之 長 者 , 揠 苗 者 也 。 非 徒 無 益 , 而 又 害 之 。 」 「 何謂 知言 ? 」    曰 : 「 詖辭 知 其 所 蔽 , 淫辭 知 其 所 陷 , 邪辭 知 其 所 離 , 遁辭 知 其 所 窮 。 生 於 其 心 , 害 於 其 政 ; 發 於 其 政 , 害 於 其 事 。 聖人 復 起 , 必 從 吾 言 矣 。 」 宰 我 、 子貢善 為 說辭 , 冉牛 、 閔子 、 顏淵 善言 德行 。 孔子 兼 之 , 曰 : 『 我 於 辭 命 則 不能 也 。 』 然則 夫子 既 聖 矣 乎 ? 曰 : 「 惡 ! 是 何 言 也 ? 昔者 子 貢 、 問 於 孔子 曰 : 『 夫子 聖 矣 乎 ? 』 孔子 曰 : 『 聖 則 吾 不能 , 我 學 不 厭 而 教 不 倦 也 。 』 子貢 曰 : 『 學 不 厭 , 智 也 ; 教 不 倦 , 仁 也 。 仁 且 智 , 夫子 既 聖 矣 ! 』 夫 聖 , 孔子 不 居 , 是 何 言 也 ? 」 「 昔 者 竊 聞 之 : 子 夏 、 子 游 、 子張 皆 有 聖人 之 一 體 , 冉 牛 、 閔子 、 顏淵 則 具體 而 微 。 敢問 所 安 。 」 曰 : 「 姑舍 是 。 曰 : 「 伯夷 、 伊尹 何如 曰 : 「 不同 道 。 非 其 君 不 事 , 非 其 民 不 使 ; 治 則 進 , 亂 則 退 , 伯夷 也 。 何 事 非 君 , 何 使 非 民 ; 治 亦 進 , 亂 亦 進 , 伊尹 也 。 可以 仕 則 仕 , 可以 止 則 止 , 可以 久 則 久 , 可以 速 則 速 , 孔子 也 。 皆 古 聖人 也 , 吾 未 能 有行 焉 ; 乃 所 願 , 則 學 孔子 也 。 「 伯夷 、 伊 於 孔子 , 若是 班 乎 ? 」 曰 : 「 否 。 自有 生 民 以來 , 未 有 孔子 也 。 」 曰 : 「 然 則 有 同 與 ? 」    曰 : 「 有 。 得 百 里 之 地 而 君 之 , 皆 能 以 朝 諸侯 有 天下 。 行 一 不義 、 殺 一 不辜 而 得 天下 , 皆 不 為 也 。 是 則 同 。 」 曰 : 「 敢 問 其 所以 異 ? 」 曰 : 「 宰 我 、 子 貢 、 有若 智 足以 知 聖人 。 汙 , 不 至 阿其所好 。 宰 我 曰 : 『 以 予 觀 於 夫子 , 賢 於 堯 舜 遠 矣 。 』 子貢 曰 : 『 見 其 禮 而 知 其 政 , 聞 其 樂 而 知 其 德 。 由 百 世 之 後 , 等 百 世 之 王 , 莫之 能 違 也 。 自 生民 以來 , 未 有 夫子 也 。 』 有若 曰 : 『 豈 惟 民 哉 ? 麒麟 之於 走 獸 , 鳳凰 之於 飛鳥 , 太山 之於 丘 垤 , 河海 之於 行潦 , 類 也 。 聖人 之於 民 , 亦 類 也 。 出於 其 類 , 拔 乎 其 萃 , 自 生民 以來 , 未 有 盛 於 孔子 也 。 』 」    三 孟子 曰 : 「 以 力 假 仁 者 霸 , 霸 必 有 大國 , 以 德 行 仁 者 王 , 王 不 待 大 。 湯 以 七十 里 , 文王 以 百 里 。 以 力 服人 者 , 非 心服 也 , 力 不 贍 也 ; 以德服人 者 , 中 心 悅 而 誠服 也 , 如 七十 子 之 服 孔子 也 。 詩 云 : 『 自 西 自 東 , 自 南 自 北 , 無 思 不服 。 』 此 之 謂 也 。 」 四 孟子 曰 : 「 仁 則 榮 , 不仁 則 辱 。 今 惡 辱 而 居 不 仁 , 是 猶 惡 溼 而 居 下 也 。 如 惡 之 , 莫如 貴 德 而 尊士 , 賢者 在位 , 能 者 在職 。 國家 閒暇 , 及 是時 明 其 政 刑 。 雖 大國 , 必 畏 之 矣 。 詩 云 : 『 迨 天 之 未 陰 雨 , 徹 彼 桑 土 , 綢繆 牖 戶 。 今 此 下 民 , 或 敢 侮 予 ? 』 孔子 曰 : 『 為 此 詩 者 , 其 知道 乎 ! 能 治 其 國家 , 誰 敢 侮 之 ? 』 今 國家 閒暇 , 及 是時 般 樂 怠 敖 , 是 自求 禍 也 。 禍褔 無不 自己 求 之 者 。 詩 云 : 『 永 言 配 命 , 自求多褔 。 』 太甲 曰 : 『 天作孽 , 猶 可 違 ; 自作孽 , 不可 活 。 』 此 之 謂 也 。 」 五 孟子 曰 : 「 尊 賢 使 能 , 俊傑 在位 , 則 天下 之 士 皆 悅 而 願 立 於 其 朝 矣 。 市廛 而 不 征 , 法 而 不 廛 , 則 天下 之 商 皆 悅 而 願 藏 於 其 市 矣 。 關 譏 而 不 征 , 則 天下 之 旅 皆 悅 而 願 出於 其 路 矣 。 耕 者 助 而 不 稅 , 則 天下 之 農 皆 悅 而 願 耕 於 其 野 矣 。 廛 無 夫里 之 布 , 則 天下 之 民 皆 悅 而 願 為 之 氓 矣 。 信 能 行 此 五 者 , 則 鄰國 之 民 仰 之 若 父母 矣 。 率 其 子弟 , 攻 其 父母 , 自 生民 以來 , 未 有 能 濟 者 也 。 如此 , 則 無敵 於 天下 。 無敵 於 天下 者 , 天吏 也 。 然而 不 王 者 , 未 之 有 也 。 」 六 孟子 曰 : 「 人 皆 有 不忍 人 之 心 。 先王 有 不忍 人 之 心 , 斯 有 不忍 人 之 政 矣 。 以 不忍 人 之 心 , 行 不忍 人 之 政 , 治 天下 可 運 之 掌 上 。 以 謂 人 皆 有 不忍 人 之 心 者 , 今人 乍 見 孺子 將 入 於 井 , 皆 有 怵惕 惻隱 之 心 。 非 所以 內 交 於 孺子 之 父母 也 , 非 所以 要 譽 於 鄉黨 朋友 也 , 非 惡 其 聲 而 然 也 由 是 觀 之 , 無 惻隱 之 心 , 非 人 也 ; 無 羞惡 之 心 , 非 人 也 ; 無 辭讓 之 心 , 非 人 也 ; 無 是非 之 心 , 非 人 也 。 惻 隱 之 心 , 仁 之 端 也 ; 羞惡 之 心 , 義 之 端 也 ; 辭讓 之 心 , 禮 之 端 也 ; 是非 之 心 , 智 之 端 也 。 人 之 有 是 四 端 也 , 猶 其 有 四 體 也 。 有 是 四 端 而 自謂 不能 者 , 自 賊 者 也 ; 謂 其 君 不能 者 , 賊 其 君 者 也 。 凡 有 四 端 於 我 者 , 知 皆 擴 而 充 之 矣 , 若 火 之 始 然 , 泉 之 始 達 。 苟 能 充 之 , 足以 保 四海 ; 苟 不 充 之 , 不足以 事 父母 。 」 七 孟子 曰 : 「 矢人 豈不 仁於 函 人 哉 ? 矢 人 唯恐 不 傷 人 , 函 人 唯恐 傷人 。 巫匠 亦然 , 故術 不可 不慎 也 。 孔子 曰 : 『 里 仁 為 美 。 擇 不 處 仁 , 焉 得 智 ? 』 夫 仁 , 天 之 尊爵 也 , 人 之 安宅 也 。 莫之 禦 而 不仁 , 是 不智 也 。 不仁 、 不智 、 無禮 、 無義 , 人 役 也 。 人 役 而 恥 為 役 , 由 弓人 而 恥 為 弓 , 矢 人 而 恥 為 矢 也 。 如 恥 之 , 莫如 為 仁 。 仁 者 如 射 , 射 者 正 己 而後 發 。 發 而 不 中 , 不 怨 勝己 者 , 反求諸己 而已 矣 。 」 八 孟子 曰 : 「 子 路 , 人 告 之 以 有 過 則 喜 。 禹 聞 善言 則 拜 。 大舜 有 大 焉 , 善 與 人 同 。 舍 己 從 人 , 樂 取 於 人 以 為 善 。 耕 、 稼 、 陶 、 漁 以至 為 帝 , 無非 取 於 人 者 。 取 諸 人 以 為 善 , 是 與人為善 者 也 。 故 君子 莫大乎 與 人 為 善 。 」 九 孟子 曰 : 「 伯夷 , 非 其 君 不 事 , 非 其 友 不 友 。 不 立於 惡人 之 朝 , 不 與 惡人 言 。 立於 惡人 之 朝 , 與 惡人 言 , 如 以 朝衣 朝冠 坐 於 塗炭 。 推 惡惡 之 心 , 思 與 鄉人 立 , 其 冠 不 正 , 望望 然 去 之 , 若 將 浼 焉 。 是故 諸侯 雖 有 善 其 辭命 而 至 者 , 不 受 也 。 不 受 也 者 , 是 亦 不屑 就 已 。 柳下 惠 , 不 羞汙 君 , 不 卑 小 官 。 進 不 隱 賢 , 必 以 其 道 。 遺佚 而 不 怨 , 阨 窮 而 不 憫 。 故 曰 : 『 爾 為 爾 , 我 為 我 , 雖 袒裼 裸裎 於 我 側 , 爾 焉能 浼 我 哉 ? 』 故 由 由然 與 之 偕 而 不 自 失 焉 , 援 而 止 之 而 止 。 援 而 止 之 而 止 者 , 是 亦 不屑 去 已 。 」 孟子 曰 : 「 伯夷 隘 , 柳 下 惠 不 恭 。 隘 與 不 恭 , 君子 不 由 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