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 gebruiken cookies om LingQ beter te maken. Als u de website bezoekt, gaat u akkoord met onze cookiebeleid.


image

EnterBox, 【教學】2023 電腦零組件選購建議:以英特爾為例 i9-13900K、i7-13700K、i5-13600K 桌機 DIY 4K@60 - YouTube (3)

【 教學 】2023 電腦 零組件 選購 建議 : 以 英特爾 為例 i9-13900K、i7-13700K、i5-13600K 桌機 DIY 4K@60 - YouTube (3)

以及 SSD 跟 RAM 會 優先 用 同一個 品牌

機殼 跟 PSU 也 會 用 同一個 品牌

這樣 搭配 起來 比較 單純

實際 大家 在 搭配 品牌 的 時候 當然 是 可以 隨意 的

如果 給我 比較 寬裕 的 預算

肯定 是 直上 i9-13900K 最 頂尖 的 效能

當然 光 自動 超頻 功耗 達到 250W

散熱器 我 覺得 那 就要 用個 水冷 了

不過 我 目前 只 選擇 Fractal Celsius+ S24 Dynamic

而 沒有 用到 360 水冷

主要 是 為 了 整機 的 美觀

所以 我 選擇 我 覺得 最美 的 機殼 InWin 905

我用過 這 機殼 幾年 後 大概 有 幾個 比較 深刻 的 想法

第一個 就是 他 真的 很漂亮

第二個 是 他 真的 很 保值

現在 的 價格 跟 當初 出來 的 價格 好像 才 差 幾百塊 而已

第三個 就是 我 覺得 他 目前 安裝 240 水冷

對於 整體 的 風道 對 我 來說 是 比較 符合 我 的 使用 需求 的

總之 就是 為 了 整機 的 美觀 , 我 寧可 在 散熱 上 委屈 一點

機殼 就是 鎖定 InWin 905

而且 後續 還有 一些 其他 手段

像是 對 i9-13900K 使出 忍術 「 降壓 超頻 之術 」

在 降低 發熱 的 同時 增加 效能

主機板 這張 ASUS ProArt Z790-Creator WiFi

目前 這張 主機板 還 沒有 上市

但是 規格 已經 可以 查 到 這些 資料 了

所以 這個 價格 就是 我 根據 他 的 規格 跟 過去 華碩 的 定位 去 推估 出來 的

理論 上 這個 等級 當然 是 要 配個 RTX 4090 才 過癮

不過 我們 都 沒用過 RTX 4090 這張 卡

而且 這個 機殼 也 是 有所 限制

寬度 不夠 寬 所以 可能 會裝 不 進來

這 幾年 顯卡 真的 是 越 吃 越 胖

現在 RTX 4090 非公 裝上來

絕對 是 沒 空間 預留 給 12VHPWR 線頭

至少 測量 了 一下 應該 是 可以 預留 出 官方 要求 的 35mm 空間

之後 如果 有 機會 實際 來 組裝 的話 我們 再來 驗證 一下

看 完 顯卡 再 回到 主機板

選擇 內 建 具備 10GbE 網路 的 ProArt Z790-Creator WiFi

主要 就是 為 了 避免 要 額外 裝 一張 10GbE 擴充卡

就 可以 避免 10GbE 的 網路 擴充卡 跟 顯卡 的 發熱 互相 影響

之前 我 幫 朋友 升級 桌機 的 時候 有用 過 be quiet! Silent Wings 4

雖然 單顆 價格 不 便宜 , 但是 靜音 效果 真的 很 好

反正 這一單 就是 預算 無 上限 , 那 就 先來 個 三顆 好 了

i7-13700K 這顆 處理器 我們 沒用過

手上 也 就 沒有 相關 的 測試 資料

但是 看官 網的 規格 以及 別人 的 評測

大概 也 可以 知道 他 的 效能 在 哪裡

散熱器 則 如願 使用 上 360 的 水冷

這個 是 我們 之前 有 開箱 過的 ENERMAX LIQMAX III ARGB 白色 款

之前 特價 到 $2,690 真的 是 滿猛 的

記憶體 跟 SSD 就是 使用 TEAMGROUP 我們 最近 剛 測試 完 的

那 這 兩個 我 覺得 是 比較 對 的 起 i7-13700K 這個 價位 的 機種

機殼 則是 使用 Corsair 5000D

因為 Hek 開箱 過

我 覺得 前面板 的 視覺 一體 性 很 高 很 好看

加上 側置 的 水冷 還有 可以 使用 忍術 「 亂藏線 之術 」

我 覺得 很酷

因為 搭 的 顯卡 還是 有 一定 發熱量

因此 建議 可以 多裝 一些 風扇 幫助 機殼 內 散熱

但 如果 你 平常 下班 就是 打打 遊戲 , 可能 只 玩 一兩 小時

搞不好 機殼 內的熱 都還沒 累積 起來 到 影響 效能

老婆 就 叫 你 洗洗 睡 了

i5-13600K 是 大多 遊戲 玩家 引頸 期盼 的 熱門 標的

前一陣子 更是 賣 到 缺貨

玩遊戲 的話 i5 其實 很 能帶 顯卡 了

上 到 高階 卡 問題 不大

當然 往 上攻 i7、i9 效能 還是 能 有所 提升 , 但是 非常 有限

主要 就是 因為 現在 i5 就 已經 非常 強了

所以 除非 你 的 需求 同時 也 非常 吃 重 CPU

不然 以 遊戲 取向 來說 i5 會 是 大家 最甜 的 選擇

明朝 的 劍 可以 斬 清朝 的 官 嗎 ? 周星馳 說 不行

但是 Intel 現在 剛好 可以

因為 Intel 第 13 代 可以 安裝 在 第 12 代 的 主機板 上

可以 搭 便宜 的 Z690、H670、B660、H610 主機板

況且 現在 H770、B760 主板 也 還沒 上市

所以 我 覺得 現在 i5-13600K 搭 上 一代 主板 滿 划算 的

這 組配 單 我 就 盡量 壓低 價格

顯卡 部分 如果 有 玩 比較 重 的 遊戲

或是 螢幕 解析度 、 更新 率 比較 高

我會 建議 顯卡 都還 可以 在 往 上 買

Pop Air 是 Fractal 最近 新出 的 機殼 , 顏色 有超 多款

而且 價格 以 Fractal 來說 算是 非常 便宜

但是 手感 、 顏色 、 做工 依舊 是 很棒 的 , 白色 程度 也 很 高

如果 真的 要說 缺點 的話 就是

他 前置 是 沒有 USB-C 的 孔

雖然 可以 額外 加購 升級 , 但是 價格 就 有點 高 了

另 一個 有趣 的 地方 就是 前置 有 一個 收納盒

有 一天 我 突然 發現 這個 動作 有點 像是 除濕機 的 水箱

這邊 可以 放 一些 小東西 , 真的 是 一個 滿 好玩 的 設計

第四 台 我們 加碼 來看 Intel Alder Lake 的 處理器

CPU 選擇 i5-12500, 相 較 12400 時脈略 高 一點

而且 內顯 UHD 770 比 UHD 730 強上 不少

所以 我 覺得 這 $200 價差 是 非常 划算 的

主機板 主要 是 我們 手上 有用 過 GIGABYTE B660M AORUS PRO DDR4

其 使用 DDR4 記憶體 也 可以 幫 大家 省下 一些 預算

STARKER 機殼 跟 PSU

主要 是 因為 這 兩款 威剛 的 產品 我們 都 有 使用

而且 好像 用 了 不止 一個 , 機殼 好像 用 了 好幾個

主要 是 因為 之前 用過 覺得 做工 還 不錯 又 自帶 RGB 風扇

幫 親朋好友 搭配 這個 機殼 , 滿意度 都 滿高 的

而且 這個 機殼 跟 電源 供應器 好像 長期 一直 有 搭配 的 特價

所以 還 不錯

不過 像 這張 主機板 就 有 支援 前置 的 USB-C

但是 STARKER 機殼 他 前置 就 只有 USB-A 是 比較 可惜 的

在 這個 情況 下 , 如果 你 還是 想要 用 USB-C

就 可以 考慮 從 後 I/O 拉 一條 USB-C 線到 前置 來用

這台 CPU 如果 你 想換 i5-12600K、i5-13600K 也 是 可以 的

記得 就是 要 自己 買 一個 散熱器

顯卡 不管 CPU 有沒有 升級

你 也 都 可以 往上 買 ,CP 值 我 覺得 會 更 高

當然 有 升級 的話 , 也 記得 要 看 一下 電供 的 瓦數 要 重新考慮

這邊 講的 CP 值 就是 我 個人 主觀 的 感覺

如果 你 用 不到 那麼 高 的 效能

其實 買 太 高階 那 就 會 感覺 到 那個 價格 的 邊際效應 了

好 , 最後 我們 來舉 一個 例子

來 打破 前面 這些 原則 還有 經驗 公式

就是 希望 大家 不要 死記硬背 這些 參考

如果 我想組 一台 效能 不錯 的 All Flash NAS

就 選擇 一顆 i3-12100 價格 $4,650

以 i3 來當 NAS 其實 效能 就 已經 很強 了

這個 效能 的 套裝 NAS

如果 不 含 磁碟 的話 大概 都 要 四五萬 了

再 搭配 上 技嘉 這張 擴充性 極好

GIGABYTE Z690M AORUS ELITE DDR4 主機板

價格 $5,990

哇 ~ 你 看 這個 主板 價格 就 比 CPU 高出 30% 了 耶

為 什麼 不選 H610 或 B660 就 好 呢 ? 價格 不是 比較 便宜 嗎 ?

因為 他們 的 PCH 頻寬 都 是 PCIe Gen4 x4 而已

但是 Z690 是 PCIe Gen4 x8, 所以 會選 比較 高階 的

因為 實際 使用 的 時候

除了 內接 的 M.2、SATA SSD 會 需要 用到 這個 頻寬

還要 額外 考慮 到

外 接設備 還有 10GbE 網卡 的 安裝 也 都 會 用 這個 頻寬

這方面 就是 Intel 有 比較 大 的 DMI

我 覺得 是 比較 有 優勢 的 地方

散熱器 雖然 可以 用 CPU 隨附 的

但是 我 覺得 塑膠 的 那個 卡扣 有時候 久 了 不太好 拆

所以 我 這邊 額外 購買 一顆 ID-Cooling IS-40X

我 之前 有 在 ASRock Deskmini B660 裡面 安裝 過 , 還 不錯

目標 就是 作為 純 固態 儲存 , 因此 主要 是 貴在 SSD

如果 整個 扣掉 儲存 裝置 的話 大概 是 $26,000 而已

Micron Crucial 這 幾個 是 我們 手上 有 的

尤其 SATA 那 四顆 , 其實 目前 用 六顆 在 評測

之後 測試 好 再 跟 大家 分享

雖然 Jonsbo D41 可以 裝更多 磁碟

但 我 希望 整體 的 尺寸 更 小 , 所以 只 鎖定 D31

另外 一個 因素 是 我 發現 他 有 一個 8” 1280 x 800 的 螢幕

我 覺得 這 很酷 欸 !

就 可以 對於 視覺 化 呈現 NAS 的 運作 狀態 是 很 實用 的

另外 我 覺得 可以 再 加裝 一張 10GbE 網卡

可以 選 TP-Link TX401 主要 是 在 同類產品 中 比較 便宜 的 新品

搭配 主板 上 的 網路 孔 達到 10GbE + 2.5GbE 的 網路 使用

這樣 作為 All Flash 儲存 機才 有意思

他 使用 AQC107 的 方案

在 Windows 的 系統 驅動 也 是 沒有 問題 的

如果 要 安裝 在 其他 作業系統

以 我 過去 使用 過 兩三個 的 使用 經驗

其實 都 滿 穩定 的 , 沒有 什麼 問題

那 第一條 空著 的 PCIe 你 就 可以 擴充 其他 東西

再 加 一張 Thunderbolt 4 的 擴充卡

本片 感謝 Intel 的 贊助 讓 我們 可以 介紹 各個 零組件

以及 我們 覺得 Intel 目前 的 優勢

當然 他們 的 產品 也 真的 很棒

透過 五台 從 兩萬 到 十幾萬 不同 價位 的 配單

講出 我們 實際 選擇 的 思考 脈絡

更 多 的 也 是 放在 實際 的 選購 上

解決 大家 不 知道 怎麼 挑 零件 的 問題

像是 不 知道 挑 哪個 品牌 、 哪個 等級

或是 不 知道 要 怎樣 抓 零件 的 預算 還有 價位

希望 透過 這樣 的 方式 能夠 實際 幫助 到 你

Intel 第 13 代是 真的 進步 滿多

我們 自己 實測 多 核心 提高 30~40%

配 單方面 已經 盡量 選擇 我們 有用 過的 產品

但 有些 還沒 上市 , 或是 我們 未曾 實際上 手

只 知道 這 東西 不錯 , 分享 給 大家

看 完 我們 的 介紹 以及 五張 電腦 的 配單

是不是 覺得 其實 配 電腦 真的 是 一件 很 好玩 的 事情

再 加上 你 實際 動手 下去 組裝 , 還會 感覺 到 更 多 的 心得

所以 我們 希望 大家 可以 響應 一個 活動

我們 歡迎 大家 在 下方 分享

你 想 用 Intel 第 12 代 或是 第 13 代 處理器 組出 的 配單

也 可以 寫 一下 自己 想要 組裝 的 原因

這樣 你 就 不用 怕 別人 抄襲 你 的 配單 了

我們 會 抽出 一位 或是 不止 一位

送 出 價值 千元 的 DDR5 的 記憶體

邀請 您 按 讚 、 訂閱 、 分享 EnterBox

我 是 Enter, 我們 下期 再會

【 教學 】2023 電腦 零組件 選購 建議 : 以 英特爾 為例 i9-13900K、i7-13700K、i5-13600K 桌機 DIY 4K@60 - YouTube (3) 【Teaching】2023 Computer Component Purchasing Advice: Take Intel for example i9-13900K, i7-13700K, i5-13600K Desktop DIY 4K@60 - YouTube (3)

以及 SSD 跟 RAM 會 優先 用 同一個 品牌

機殼 跟 PSU 也 會 用 同一個 品牌

這樣 搭配 起來 比較 單純

實際 大家 在 搭配 品牌 的 時候 當然 是 可以 隨意 的

如果 給我 比較 寬裕 的 預算

肯定 是 直上 i9-13900K 最 頂尖 的 效能

當然 光 自動 超頻 功耗 達到 250W

散熱器 我 覺得 那 就要 用個 水冷 了

不過 我 目前 只 選擇 Fractal Celsius+ S24 Dynamic

而 沒有 用到 360 水冷

主要 是 為 了 整機 的 美觀

所以 我 選擇 我 覺得 最美 的 機殼 InWin 905

我用過 這 機殼 幾年 後 大概 有 幾個 比較 深刻 的 想法

第一個 就是 他 真的 很漂亮

第二個 是 他 真的 很 保值

現在 的 價格 跟 當初 出來 的 價格 好像 才 差 幾百塊 而已

第三個 就是 我 覺得 他 目前 安裝 240 水冷

對於 整體 的 風道 對 我 來說 是 比較 符合 我 的 使用 需求 的

總之 就是 為 了 整機 的 美觀 , 我 寧可 在 散熱 上 委屈 一點

機殼 就是 鎖定 InWin 905

而且 後續 還有 一些 其他 手段

像是 對 i9-13900K 使出 忍術 「 降壓 超頻 之術 」

在 降低 發熱 的 同時 增加 效能

主機板 這張 ASUS ProArt Z790-Creator WiFi

目前 這張 主機板 還 沒有 上市

但是 規格 已經 可以 查 到 這些 資料 了

所以 這個 價格 就是 我 根據 他 的 規格 跟 過去 華碩 的 定位 去 推估 出來 的

理論 上 這個 等級 當然 是 要 配個 RTX 4090 才 過癮

不過 我們 都 沒用過 RTX 4090 這張 卡

而且 這個 機殼 也 是 有所 限制

寬度 不夠 寬 所以 可能 會裝 不 進來

這 幾年 顯卡 真的 是 越 吃 越 胖

現在 RTX 4090 非公 裝上來

絕對 是 沒 空間 預留 給 12VHPWR 線頭

至少 測量 了 一下 應該 是 可以 預留 出 官方 要求 的 35mm 空間

之後 如果 有 機會 實際 來 組裝 的話 我們 再來 驗證 一下

看 完 顯卡 再 回到 主機板

選擇 內 建 具備 10GbE 網路 的 ProArt Z790-Creator WiFi

主要 就是 為 了 避免 要 額外 裝 一張 10GbE 擴充卡

就 可以 避免 10GbE 的 網路 擴充卡 跟 顯卡 的 發熱 互相 影響

之前 我 幫 朋友 升級 桌機 的 時候 有用 過 be quiet! Silent Wings 4

雖然 單顆 價格 不 便宜 , 但是 靜音 效果 真的 很 好

反正 這一單 就是 預算 無 上限 , 那 就 先來 個 三顆 好 了

i7-13700K 這顆 處理器 我們 沒用過

手上 也 就 沒有 相關 的 測試 資料

但是 看官 網的 規格 以及 別人 的 評測

大概 也 可以 知道 他 的 效能 在 哪裡

散熱器 則 如願 使用 上 360 的 水冷

這個 是 我們 之前 有 開箱 過的 ENERMAX LIQMAX III ARGB 白色 款

之前 特價 到 $2,690 真的 是 滿猛 的

記憶體 跟 SSD 就是 使用 TEAMGROUP 我們 最近 剛 測試 完 的

那 這 兩個 我 覺得 是 比較 對 的 起 i7-13700K 這個 價位 的 機種

機殼 則是 使用 Corsair 5000D

因為 Hek 開箱 過

我 覺得 前面板 的 視覺 一體 性 很 高 很 好看

加上 側置 的 水冷 還有 可以 使用 忍術 「 亂藏線 之術 」

我 覺得 很酷

因為 搭 的 顯卡 還是 有 一定 發熱量

因此 建議 可以 多裝 一些 風扇 幫助 機殼 內 散熱

但 如果 你 平常 下班 就是 打打 遊戲 , 可能 只 玩 一兩 小時

搞不好 機殼 內的熱 都還沒 累積 起來 到 影響 效能

老婆 就 叫 你 洗洗 睡 了

i5-13600K 是 大多 遊戲 玩家 引頸 期盼 的 熱門 標的

前一陣子 更是 賣 到 缺貨

玩遊戲 的話 i5 其實 很 能帶 顯卡 了

上 到 高階 卡 問題 不大

當然 往 上攻 i7、i9 效能 還是 能 有所 提升 , 但是 非常 有限

主要 就是 因為 現在 i5 就 已經 非常 強了

所以 除非 你 的 需求 同時 也 非常 吃 重 CPU

不然 以 遊戲 取向 來說 i5 會 是 大家 最甜 的 選擇

明朝 的 劍 可以 斬 清朝 的 官 嗎 ? 周星馳 說 不行

但是 Intel 現在 剛好 可以

因為 Intel 第 13 代 可以 安裝 在 第 12 代 的 主機板 上

可以 搭 便宜 的 Z690、H670、B660、H610 主機板

況且 現在 H770、B760 主板 也 還沒 上市

所以 我 覺得 現在 i5-13600K 搭 上 一代 主板 滿 划算 的

這 組配 單 我 就 盡量 壓低 價格

顯卡 部分 如果 有 玩 比較 重 的 遊戲

或是 螢幕 解析度 、 更新 率 比較 高

我會 建議 顯卡 都還 可以 在 往 上 買

Pop Air 是 Fractal 最近 新出 的 機殼 , 顏色 有超 多款

而且 價格 以 Fractal 來說 算是 非常 便宜

但是 手感 、 顏色 、 做工 依舊 是 很棒 的 , 白色 程度 也 很 高

如果 真的 要說 缺點 的話 就是

他 前置 是 沒有 USB-C 的 孔

雖然 可以 額外 加購 升級 , 但是 價格 就 有點 高 了

另 一個 有趣 的 地方 就是 前置 有 一個 收納盒

有 一天 我 突然 發現 這個 動作 有點 像是 除濕機 的 水箱

這邊 可以 放 一些 小東西 , 真的 是 一個 滿 好玩 的 設計

第四 台 我們 加碼 來看 Intel Alder Lake 的 處理器

CPU 選擇 i5-12500, 相 較 12400 時脈略 高 一點

而且 內顯 UHD 770 比 UHD 730 強上 不少

所以 我 覺得 這 $200 價差 是 非常 划算 的

主機板 主要 是 我們 手上 有用 過 GIGABYTE B660M AORUS PRO DDR4

其 使用 DDR4 記憶體 也 可以 幫 大家 省下 一些 預算

STARKER 機殼 跟 PSU

主要 是 因為 這 兩款 威剛 的 產品 我們 都 有 使用

而且 好像 用 了 不止 一個 , 機殼 好像 用 了 好幾個

主要 是 因為 之前 用過 覺得 做工 還 不錯 又 自帶 RGB 風扇

幫 親朋好友 搭配 這個 機殼 , 滿意度 都 滿高 的

而且 這個 機殼 跟 電源 供應器 好像 長期 一直 有 搭配 的 特價

所以 還 不錯

不過 像 這張 主機板 就 有 支援 前置 的 USB-C

但是 STARKER 機殼 他 前置 就 只有 USB-A 是 比較 可惜 的

在 這個 情況 下 , 如果 你 還是 想要 用 USB-C

就 可以 考慮 從 後 I/O 拉 一條 USB-C 線到 前置 來用

這台 CPU 如果 你 想換 i5-12600K、i5-13600K 也 是 可以 的

記得 就是 要 自己 買 一個 散熱器

顯卡 不管 CPU 有沒有 升級

你 也 都 可以 往上 買 ,CP 值 我 覺得 會 更 高

當然 有 升級 的話 , 也 記得 要 看 一下 電供 的 瓦數 要 重新考慮

這邊 講的 CP 值 就是 我 個人 主觀 的 感覺

如果 你 用 不到 那麼 高 的 效能

其實 買 太 高階 那 就 會 感覺 到 那個 價格 的 邊際效應 了

好 , 最後 我們 來舉 一個 例子

來 打破 前面 這些 原則 還有 經驗 公式

就是 希望 大家 不要 死記硬背 這些 參考

如果 我想組 一台 效能 不錯 的 All Flash NAS

就 選擇 一顆 i3-12100 價格 $4,650

以 i3 來當 NAS 其實 效能 就 已經 很強 了

這個 效能 的 套裝 NAS

如果 不 含 磁碟 的話 大概 都 要 四五萬 了

再 搭配 上 技嘉 這張 擴充性 極好

GIGABYTE Z690M AORUS ELITE DDR4 主機板

價格 $5,990

哇 ~ 你 看 這個 主板 價格 就 比 CPU 高出 30% 了 耶

為 什麼 不選 H610 或 B660 就 好 呢 ? 價格 不是 比較 便宜 嗎 ?

因為 他們 的 PCH 頻寬 都 是 PCIe Gen4 x4 而已

但是 Z690 是 PCIe Gen4 x8, 所以 會選 比較 高階 的

因為 實際 使用 的 時候

除了 內接 的 M.2、SATA SSD 會 需要 用到 這個 頻寬

還要 額外 考慮 到

外 接設備 還有 10GbE 網卡 的 安裝 也 都 會 用 這個 頻寬

這方面 就是 Intel 有 比較 大 的 DMI

我 覺得 是 比較 有 優勢 的 地方

散熱器 雖然 可以 用 CPU 隨附 的

但是 我 覺得 塑膠 的 那個 卡扣 有時候 久 了 不太好 拆

所以 我 這邊 額外 購買 一顆 ID-Cooling IS-40X

我 之前 有 在 ASRock Deskmini B660 裡面 安裝 過 , 還 不錯

目標 就是 作為 純 固態 儲存 , 因此 主要 是 貴在 SSD

如果 整個 扣掉 儲存 裝置 的話 大概 是 $26,000 而已

Micron Crucial 這 幾個 是 我們 手上 有 的

尤其 SATA 那 四顆 , 其實 目前 用 六顆 在 評測

之後 測試 好 再 跟 大家 分享

雖然 Jonsbo D41 可以 裝更多 磁碟

但 我 希望 整體 的 尺寸 更 小 , 所以 只 鎖定 D31

另外 一個 因素 是 我 發現 他 有 一個 8” 1280 x 800 的 螢幕

我 覺得 這 很酷 欸 !

就 可以 對於 視覺 化 呈現 NAS 的 運作 狀態 是 很 實用 的

另外 我 覺得 可以 再 加裝 一張 10GbE 網卡

可以 選 TP-Link TX401 主要 是 在 同類產品 中 比較 便宜 的 新品

搭配 主板 上 的 網路 孔 達到 10GbE + 2.5GbE 的 網路 使用

這樣 作為 All Flash 儲存 機才 有意思

他 使用 AQC107 的 方案

在 Windows 的 系統 驅動 也 是 沒有 問題 的

如果 要 安裝 在 其他 作業系統

以 我 過去 使用 過 兩三個 的 使用 經驗

其實 都 滿 穩定 的 , 沒有 什麼 問題

那 第一條 空著 的 PCIe 你 就 可以 擴充 其他 東西

再 加 一張 Thunderbolt 4 的 擴充卡

本片 感謝 Intel 的 贊助 讓 我們 可以 介紹 各個 零組件

以及 我們 覺得 Intel 目前 的 優勢

當然 他們 的 產品 也 真的 很棒

透過 五台 從 兩萬 到 十幾萬 不同 價位 的 配單

講出 我們 實際 選擇 的 思考 脈絡

更 多 的 也 是 放在 實際 的 選購 上

解決 大家 不 知道 怎麼 挑 零件 的 問題

像是 不 知道 挑 哪個 品牌 、 哪個 等級

或是 不 知道 要 怎樣 抓 零件 的 預算 還有 價位

希望 透過 這樣 的 方式 能夠 實際 幫助 到 你

Intel 第 13 代是 真的 進步 滿多

我們 自己 實測 多 核心 提高 30~40%

配 單方面 已經 盡量 選擇 我們 有用 過的 產品

但 有些 還沒 上市 , 或是 我們 未曾 實際上 手

只 知道 這 東西 不錯 , 分享 給 大家

看 完 我們 的 介紹 以及 五張 電腦 的 配單

是不是 覺得 其實 配 電腦 真的 是 一件 很 好玩 的 事情

再 加上 你 實際 動手 下去 組裝 , 還會 感覺 到 更 多 的 心得

所以 我們 希望 大家 可以 響應 一個 活動

我們 歡迎 大家 在 下方 分享

你 想 用 Intel 第 12 代 或是 第 13 代 處理器 組出 的 配單

也 可以 寫 一下 自己 想要 組裝 的 原因

這樣 你 就 不用 怕 別人 抄襲 你 的 配單 了

我們 會 抽出 一位 或是 不止 一位

送 出 價值 千元 的 DDR5 的 記憶體

邀請 您 按 讚 、 訂閱 、 分享 EnterBox

我 是 Enter, 我們 下期 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