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 use cookies to help make LingQ better. By visiting the site, you agree to our cookie policy.


image

Clavis Sinica, 03. Visas and Vodka

03. Visas and Vodka

北京 的 外國 大使館 從 東二環 到 東三環 , 再 到 東北 方向 的 機場 路 , 北京 的 三四百家 大使館 主要 就 在 這些 地方 。 五十多年 前 , 大使館 可 沒有 這麼 多 。 現在 , 這些 地方 已 成為 北京 流行 文化 的 最 前線 , 上等 生活 的 制高點 。

這裡 , 和 北京 其他 的 地方 有些 不 一樣 。 幾年 前 路過 CBD 的 光華路 , 看到 很多 人 排隊 。 一 看 就 知道 不是 在 等 車 。 那 為 什麼 排隊 ? 後來 問 了 別人 才 知道 , 原來 那兒 是 大使館 , 那些 人 是 要 出國 的 。 因為 我 從來 沒 想 過 出國 , 所以 關於 大使館 知道 的 很 少 。

我 只 知道 大 門口 和 四面 有 軍人 的 地方 很 重要 , 可能 我 活到老 也 沒 機會 進去 。 後來 我 才 知道 , 大使館 就 在 這種 地方 。 想想 也 是 , 北京 的 中南海 重要 , 其他 國家 的 大使館 也 重要 。 那 可是 “ 國 中 之 國 ” , 不是 什麼 人 都 能 進去 。 不過 , 沒有 個人 或者 國家 外交 大事 , 平常 也 沒 人 想起 它 。

大使 們 在 裡面 無聲 地 工作 , 好像 與 世 無關 。 另一方面 , 工作 是 工作 , 生活 是 生活 。 出 了 大使館 , 大使 們 就 回到 了 人間 。 只要 在 大使館 外面 兩三 里 路 走走 看 , 就 不難 發現 這裡 的 特點 。 一 、 外國人 多 。 這 很 正常 。

二 、 外國 食物 多 。 這 也 很 正常 。 面前 經常 有 本國 特色 的 食物 , 大使 們 可能 就 不 那麼 想家 了 。 三 、 天黑 以後 出來 活動 的 人 多 。 去 什麼 地方 ? 酒吧 。 正是 一家 又 一家 的 酒吧 , 讓 這裡 有 了 更 多 國外 風情 。

酒吧 裡 有 美酒 、 現場 演出 、 DVD 、 名人 、 女人 . . . . . . 還有 可能 的 好 心情 。 老外 說 , 不 去 酒吧 那 不是 生活 ; 中國 人 說 , 去 酒吧 那 是 不 一樣 的 生活 。 而 在 這兒 的 酒吧 裡 , 中國 人 , 不比 老外 少 。

03. Visas and Vodka 03. Visas and Vodka 03. Visados y vodka 03. Vistos e Vodka

北京 的 外國 大使館 從 東二環 到 東三環 , 再 到 東北 方向 的 機場 路 , 北京 的 三四百家 大使館 主要 就 在 這些 地方 。 The foreign embassies in Beijing are from the East Second Ring Road to the East Third Ring Road, and then to the Airport Road in the northeast direction. The three to four hundred embassies in Beijing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se places. 五十多年 前 , 大使館 可 沒有 這麼 多 。 現在 , 這些 地方 已 成為 北京 流行 文化 的 最 前線 , 上等 生活 的 制高點 。 Now, these places have become the forefront of Beijing's popular culture and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high-class life.

這裡 , 和 北京 其他 的 地方 有些 不 一樣 。 Here, it is a little different from other places in Beijing. 幾年 前 路過 CBD 的 光華路 , 看到 很多 人 排隊 。 A few years ago, I passed Guanghua Road in the CBD and saw a lot of people queuing up. 一 看 就 知道 不是 在 等 車 。 At a glance, you can tell that you are not waiting for the car. 那 為 什麼 排隊 ? 後來 問 了 別人 才 知道 , 原來 那兒 是 大使館 , 那些 人 是 要 出國 的 。 Then why the queue? Later, I asked others to find out that it turned out to be the embassy there, and those people were going abroad. 因為 我 從來 沒 想 過 出國 , 所以 關於 大使館 知道 的 很 少 。 I know very little about the embassy because I never thought of going abroad.

我 只 知道 大 門口 和 四面 有 軍人 的 地方 很 重要 , 可能 我 活到老 也 沒 機會 進去 。 後來 我 才 知道 , 大使館 就 在 這種 地方 。 想想 也 是 , 北京 的 中南海 重要 , 其他 國家 的 大使館 也 重要 。 Think about it, too, Beijing’s Zhongnanhai is important, as are the embassies of other countries. 那 可是 “ 國 中 之 國 ” , 不是 什麼 人 都 能 進去 。 不過 , 沒有 個人 或者 國家 外交 大事 , 平常 也 沒 人 想起 它 。

大使 們 在 裡面 無聲 地 工作 , 好像 與 世 無關 。 The ambassadors worked silently inside, as if they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world. 另一方面 , 工作 是 工作 , 生活 是 生活 。 出 了 大使館 , 大使 們 就 回到 了 人間 。 只要 在 大使館 外面 兩三 里 路 走走 看 , 就 不難 發現 這裡 的 特點 。 一 、 外國人 多 。 這 很 正常 。

二 、 外國 食物 多 。 這 也 很 正常 。 面前 經常 有 本國 特色 的 食物 , 大使 們 可能 就 不 那麼 想家 了 。 Ambassadors may be less homesick when they often have their own food in front of them. 三 、 天黑 以後 出來 活動 的 人 多 。 3\.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come out for activities after dark. 去 什麼 地方 ? 酒吧 。 Where to go? Bar. 正是 一家 又 一家 的 酒吧 , 讓 這裡 有 了 更 多 國外 風情 。 It is one bar after another that makes it more foreign.

酒吧 裡 有 美酒 、 現場 演出 、 DVD 、 名人 、 女人 . . . . . . 還有 可能 的 好 心情 。 The bar has great wine, live shows, DVDs, celebrities, women . . . and possibly a good mood. 老外 說 , 不 去 酒吧 那 不是 生活 ; 中國 人 說 , 去 酒吧 那 是 不 一樣 的 生活 。 Foreigners say that if you don't go to a bar, it's not life; Chinese people say that going to a bar is a different life. 而 在 這兒 的 酒吧 裡 , 中國 人 , 不比 老外 少 。 And in the bars here, there are no less Chinese than foreig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