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 use cookies to help make LingQ better. By visiting the site, you agree to our cookie policy.


image

The Korean War, 16.韩战系列第十六讲 大军决战·上

16. 韩战 系列 第十六 讲 大军 决战 · 上

韓戰 系列 第十六 講 大軍 決戰 · 上

一 、 火海 對人海 : 血紅 的 臨津江

大家 好 , 歡迎 大家 收聽 《 縱橫 大 歷史 》, 我 是 主持人 孫誠 。

今天 , 我們 將 繼續 進行 韓戰 系列 節目 。

在 之前 的 十五 講中 , 我們 講述 了 韓戰 的 起源 、 韓戰 開頭 十個月 的 進程 與 麥克阿瑟 將軍 被 杜魯門 總統 免職 的 經過 , 也 介紹 了 在 這 一時期 內 國際局勢 的 演變 。

今天 , 我們 將 進行 第十六 講 《 大軍 決戰 · 上 》, 開始 講述 發生 在 1951 年 4 月 —6 月間 韓戰 最 大規模 的 戰役 。

我們 還 是從 一個 歷史 場景 開始 說起 。

1951 年 4 月 24 日 , 在 朝鮮半島 中部 的 臨津江 南岸 , 剛剛 渡江 的 中共 第 19 兵團 第 64 軍 遭到 了 聯合 國軍 的 頑強 阻擊 。

由於 部隊 進展 不利 , 該 軍 的 三個 師 擁擠 在 臨津江 南岸 的 狹長地帶 , 兵力 部署 十分 密集 。

在 同一天 , 中共 第 65 軍 的 兩個 師也 渡過 了 臨津江 。

一時之間 , 在 臨津江 以南 20 平方公里 的 狹小 區域 內 , 竟 擁擠 著 五個 中共 師 數以萬計 的 部隊 。

聯合 國軍 自然 不會 放過 這樣 的 好 機會 。

在 聯合 國軍 航空兵 、 炮兵 火力 的 猛烈 打擊 下 , 擠作一團 的 中 共軍 遭到 了 極其 沉重 的 打擊 。

對於 不少 親歷 當時 情形 的 中共 老兵 來說 , 那時 的 情景 如同 夢魘 。

據 時任 中共 第 65 軍 第 195 師師 部 軍官 的 杜振英 回憶 , 部隊 渡江 時正 遇上 漲潮 ,“ 橋是 沒 在 江水 下 的 , 美國 大兵 從 飛機 上 投下 燃燒彈 、 汽油彈 , 有個 衛生隊 61 個人 幾乎 全 炸死 在 那裡 。

江水 都 染紅 了 。

”(《93 歲 老兵 杜振英 的 崢嶸歲月 》,《 保定 晚報 》2020 年 12 月 10 日 ) 指揮 此戰 的 中共 第 19 兵團 司令 楊得志 在 其 回憶錄 中說 :“ 五個 師 擁擠 在 臨津江 南岸 約 20 平方公里 的 狹長 地區 裡 , 遭到 了 敵 炮兵 、 航空兵 的 火力 突擊 , 傷亡 很大 。

現在 想 起來 , 依然 是 十分 痛心 的 。

”( 楊得志 :《 楊得志 回憶錄 》, 北京 : 中國 “ 解放軍出版社 ”,2011 年 ) 對於 此次 作戰 的 傷亡 , 中共 官方 一向 諱莫如深 。

然而 , 從 上述 描述 中 , 不難看出 中 共軍 在 此戰 中 的 慘重 傷亡 。

事實上 , 中共 第 64 軍 和 第 65 軍在 臨津江 一帶 的 遭遇 , 僅是 一場 龐大 攻勢 中 的 一小部分 。

這場 由 共產 極權 陣營 發起 的 攻勢 , 被 聯合 國軍 稱為 “ 春季 攻勢 ”, 共產 極權 陣營 則稱 之 為 “ 第五次 戰役 ”。

面對 聯合 國軍 的 優勢 火力 , 中共 、 北韓 聯軍 在 這次 攻勢 中 集結 了 規模 空前 的 兵力 , 試圖 以 不計 代價 的 瘋狂 衝擊 擊敗 聯合 國軍 , 從而 引發 了 交戰 雙方 在 韓戰 中 最 大規模 的 決戰 。

這次 決戰 , 在 韓戰 歷史 中 至關重要 , 最終 定下 了 此後 兩年 戰爭 的 走向 。

要 理解 此後 韓戰 的 進程 , 我們 就 需要 了解 這次 決戰 的 經過 。

二 、 空前 的 大軍 : 中共 北韓 聯軍 策劃 “ 第五次 戰役 ”

如上 一講 所述 , 在 1951 年 2 月 —4 月間 , 粉碎 了 中共 、 北韓 聯軍 “ 二月 攻勢 ” 的 聯合 國軍 在 李奇微 的 指揮 下 , 發動 了 持續 不斷 的 反攻 。

聯合 國軍 各部 由西到 東 , 按照 美國 第 1 軍 、 美國 第 9 軍 、 美國 第 10 軍 、 韓國 第 3 軍 、 韓國 第 1 軍 的 順序排列 成 了 一條 橫貫 朝鮮半島 的 緊密 戰線 , 向北 步步 為 營地 推進 , 並 收復 了 韓國 首都 首爾 。

到 1951 年 3 月底 , 中共 、 北韓 聯軍 被 趕回 了 三八線 以北 。

隨後 , 聯合 國軍 在 4 月 5 日 發起 “ 狂暴 作戰 ”, 向 三八線 以 北約 20 公里 處 的 “ 堪薩斯 線 ” 挺進 。

由於 左翼 的 美 第 1、 第 9 軍 進展 迅速 , 李奇微 又 依次 命令 左翼 部隊 向 更 北面 的 “ 猶他 線 ” 和 “ 懷俄明 線 ” 進軍 。

4 月 21 日 , 聯合 國軍 中央 和 右翼 的 部隊 已經 身處 “ 堪薩斯 線 ”, 而 左翼 部隊 則 開始 從 “ 猶他 線 ” 向 “ 懷俄明 線 ” 進攻 。

第二天 白天 , 美第 1、 第 9 軍 遭遇 的 抵抗 變得 激烈 起來 。

在 交戰 中 , 聯合 國軍 抓獲 了 數名 來自 中共 第 3 兵團 和 第 9 兵團 的 戰俘 。

這 確鑿無疑 地 表明 , 大量 新 加入 戰場 的 中共 部隊 已 出現 在 前線 。

事實上 , 這些 中共 軍馬 上 就要 發起 一場 超大規模 的 攻勢 了 。

( 比利 · 莫斯曼 :《 潮漲潮落 》 第二十章 《 向 鐵三角 推進 》)

對於 此次 攻勢 , 中共 、 北韓 方面 早 在 1951 年 3 月 上旬 就 開始 了 策劃 。

如前所述 , 在 1951 年 2 月 , 中共 中央軍委 將 第一 野戰軍 第 19 兵團 、 第二 野戰軍 第 3 兵團 和 第三 野戰軍 第 9 兵團 編為 “ 第二番 ” 部隊 , 將 華北 野戰軍 第 20 兵團 和 臨時 抽調 的 四個 軍 、 連同 第 13 兵團 的 四個 軍編 為 “ 第三番 ” 部隊 , 陸續 派往 朝鮮半島 , 從而 施行 “ 輪番 作戰 ”。

到 3 月底 , 中共 第二 、 第三番 部隊 都 進入 了 朝鮮半島 。

其中 , 第二番 部隊 開往 前線 , 準備 接替 疲憊 已極 的 第四 野戰軍 第 13 兵團 。

在 同一個 月 , 彭德懷 電令 第 19、 第 3、 第 9 兵團 指揮 人員 , 表示 這 三個 兵團 應 在 聯合 國軍 持續 北進 的 情況 下 , 將其 “ 誘至 便於 殲擊 地區 ”, 而後 發起 殲滅 作戰 。

此時 , 戰場 上 的 中 共軍 兵力 已 達到 約 100 萬 , 北韓 軍 也 擁有 35 萬 兵力 。

坐擁 130 餘萬 大軍 的 彭德懷 一改 此前 的 謹慎 , 也 變得 狂熱 起來 , 認為 中共 、 北韓 聯軍 已 足以 發動 一場 大規模 的 攻勢 了 。

4 月 6 日 , 所謂 的 中國 “ 志願軍 ” 司令部 召開 黨委 擴大 會議 。

在 會上 , 彭德懷 發表 講話 , 表示 “ 反攻 時機 , 以 現在 為 最好 ”, 決定 發動 “ 第五次 戰役 ”,“ 消滅 敵人 幾個 師 , 粉碎 敵人 的 計劃 , 奪回 主動權 ”。

4 月 10 日 , 彭德懷 致電 毛澤東 , 表示 他 將以 第 3 兵團 為 中央 、 第 19 及第 9 兵團 為 兩翼 , 對 西線 聯合 國軍 發起 攻擊 ,“ 以 各個 分割 殲滅 敵人 , 力求 在 三八線 以北 殲滅 敵人 幾個 師 , 得手 後 再 向 敵 縱深 發展 ”。

4 月 13 日 , 毛澤東 覆電 彭德懷 , 表示同意 他 的 作戰 計劃 。

( 中國 “ 軍事 社會科學院 ” 編 :《 抗美援朝戰爭 史 》 第二卷 第十七章 )4 月 18 日 , 彭德懷 向 各部 下達 命令 , 要求 在 21 日 或 22 日 黃昏 前 “ 發起 戰役 反擊 ”。

4 月 21 日 , 中共 、 北韓 軍 “ 聯合 司令部 ” 發佈 了 正式 作戰 命令 , 要求 各 部將 攻勢 的 開始 日期 定為 4 月 22 日 。

介時 , 北韓 第 1 軍團 、 中共 第 19、 第 3、 第 9 兵團 將由西 到 東 依次 排開 , 集中 絕對優勢 兵力 向 美 第 1、 第 9 軍 進攻 。

北韓 第 3、 第 5 軍團 則將 在 東線 發起 策應 攻擊 , 在 以 一部 牽制 美國 第 10 軍 的 同時 , 以 主力 攻擊 韓國 第 3 軍 的 戰線 。

此次 作戰 , 聯合 國軍 的 兵力 僅有 45 萬人 , 為 中共 、 北韓 聯軍 的 三分之一 。

更為 嚴重 的 是 , 此時 中 共軍 的 武器裝備 已有 很大 提升 , 有 34 個 在 朝鮮半島 作戰 的 中共 師 換裝 了 蘇式 武器 。

其中 , 僅僅 中共 第 19 兵團 就 接收 了 蘇式 “ 步槍 35937 支 、 衝鋒槍 6588 支 、 輕機槍 1880 挺 、 重機槍 485 挺 ”, 並 裝備 了 9 個 蘇式 迫擊炮 營 。

根據 周恩來 與 蘇聯 駐華 軍事 總 顧問 沙 哈羅 夫在 1951 年 2 月 簽署 的 協定 , 蘇聯 向 中國 提供 了 12.35 億 盧布 的 軍事 貸款 , 用於 購置 韓戰 所 需 的 “ 軍事裝備 、 彈藥 和 鐵路 器材 等 ”。

( 張暉 :《 蘇式 武器裝備 : 人民解放軍 第一次 大 換裝 》,《 黨史 博覽 》2019 年 第 2 期 )

除此之外 , 由 蘇聯 重武器 武裝 的 中 共軍 三個 炮兵師 、 一個 火箭炮 師 、 兩個 戰防 炮師 、 四個 高射炮 師和 兩個 坦克團 也 在 1951 年 4 月 抵達 朝鮮半島 , 使 中 共軍 的 重 火力 獲得 了 前所未有 的 提高 。

( 唐元鵬 :《 諸多 兵種 建立 起來 志願軍 的 蘇式 裝備 》,《 國家 人文 歷史 》2015 年 第 15 期 ) 而 在 平壤 , 還 駐紮 著 別洛夫 將軍 指揮 的 兩個 蘇聯 航空 師 , 為 中共 、 北韓 聯軍 的 後方 補給線 提供 空中 掩護 。

(《 華西 列夫斯基 、 什捷 緬科 關於 蘇聯 航空兵 部署 問題 致 史達林 電 (1951 年 4 月 12 日 )》, 沈志華 :《 朝鮮戰爭 : 俄國 檔案館 的 解密 檔案 》 中冊 ) 可以 說 , 此時 中 共軍 的 裝備 水平 與此 前 相比 已經 有 了 質 的 提升 。

在 發起 “ 第五次 戰役 ” 前夕 , 中共 軍中 普遍存在 著 樂觀 和 自大 的 氣氛 , 氣焰 非常 囂張 。

中共 第 19 兵團 司令 楊得志 在 其 回憶錄 中稱 , 當他 向 該 兵團 師 以上 軍官 傳達 作戰 命令 時 , 軍官 們 聽說 第 19 兵團 將 “ 擔任 西線 主力 突擊 任務 ”,“ 紛紛表示 要 用 實際行動 回答 上級 的 信賴 ”。

( 楊得志 :《 楊得志 回憶錄 》) 根據 廣為 流傳 的 說法 , 在戰前 動員會 上 , 曾 被 美 陸戰 1 師 狠狠 教訓 的 中共 第 9 兵團 司令 宋時輪 誇下海口 , 說 “ 我 兵團 入朝 第一 仗 , 要不是 衣裝 單薄 被 凍得 伸不開 手 , 美軍 陸戰 1 師 早就 見 了 閻王 , 現在 天氣 暖和 了 , 非得 可 了 勁兒 地替 犧牲 的 戰友 們 報仇 不可 。

”(《 志願軍 第五次 戰役 , 血灑 臨津江 , 中國 軍史 為何 暗自神傷 ?

》, 騰訊網 ,2020 年 11 月 8 日 )

至於 中共 第 3 兵團 副司令 、 人稱 “ 王瘋子 ” 的 悍將 王近 山 更是 口出 妄言 , 粗鄙 地稱 :“ 他們 ( 按 : 指 美軍 ) 有 多少 兵 ?

加上 李承晚 的 ‘ 偽 軍 '( 按 : 指韓 軍 ), 還抵 不 上 咱們 的 一個 軍區 , 不夠 一個 淮海戰役 打 的 !

我 看 把 美軍 趕 下海 不成問題 , 朝鮮 有 多 大個 地方 !

在 三八線 上 尿泡 尿 就 能滋到 釜山 去 !

”( 王樹增 :《 遠東 朝鮮戰爭 》 第七章 《 誰 能 在 戰爭 中 取勝 》, 中國 “ 解放軍文藝 出版社 ”,2005 年 ; 按 : 此處 所 引用 的 宋時輪 、 王近 山 言論 , 皆 來自 非 學術著作 , 其 來源 待查 , 故 正文 稱 “ 根據 廣為 流傳 的 說法 ”。

三 、 充分準備 : 聯合 國軍 成功 預判 敵方 攻勢

那麼 , 面對 著 數量 和 裝備 水平 都 有 著 大幅度 提升 、 氣焰 極其 囂張 的 共產 極權 軍隊 , 聯合國 軍方 面 的 準備 情況 如何 呢 ?

如前所述 , 在 1951 年 4 月 11 日 , 杜魯門 總統 將 時任 聯合 國軍 總司令 的 麥克阿瑟 將軍 解職 , 美第 8 集團軍 司令 李奇微 則 繼承 了 麥克阿瑟 的 職務 。

繼承 美第 8 集團軍 司令 職務 的 人 , 是 詹姆斯 · 範佛 里特 中將 。

範佛 里特 是 一名 戰功卓著 的 軍人 。

在 二戰 中 , 他 以 團長 的 職位 率部 參加 諾曼底 登陸 及 此後 解放 法國 和 進攻 德國 的 戰役 。

在 不到 一年 的 時間 裡 , 他 因 戰功 而 不斷 晉升 。

到 二戰 結束 時 , 他 已經 成為 了 美國 第 3 軍 的 軍長 。

與 空降兵 指揮官 出身 的 李奇微 相比 , 範佛 里特 擁有 更 豐富 的 地面 作戰經驗 。

範佛 里特 擅長 運用 機械化 部隊 進行 快速 穿插 , 更是 一名 著名 的 火力 制勝 論者 。

在 他 看來 , 聯合 國軍 應 儘量 利用自身 的 火力 優勢 對 敵人 進行 最大 限度 的 殺傷 。

在 韓戰 中 , 他 指揮 的 戰鬥 所 使用 的 彈藥 量 時常 為 正常 彈藥 消耗量 的 四到 五倍 , 被 人稱 為 “ 範佛 里特 彈藥 量 ”。

總而言之 , 範佛 里特 是 一名 絕 不亞於 李奇微 的 優秀 指揮官 , 完全 能 勝任 以美 第 8 集團軍 司令 的 身份 指揮 朝鮮半島 上 的 聯合 國軍 這一 重任 。

此後 , 範佛 里特 和 李奇微 這 一對 將帥 組合 , 將在 戰爭 中 發揮 非常 重要 的 作用 。

在 李奇微 和 範佛 里特 的 指揮 下 , 面對 中共 、 北韓 聯軍 即將 發動 的 “ 春季 攻勢 ”, 聯合 國軍 已經 有 了 較 為 充分 的 準備 。

通過 反覆 的 空中 偵察 和 情報分析 , 李奇微 在 4 月 中旬 已經 判明 敵人 正在 集結 龐大 的 兵力 、 準備 發動 一場 新攻勢 。

4 月 16 日 , 李奇微 向 華盛頓 方面 報告 稱 :“ 雖然 敵軍 自 2 月 中旬 以來 一直 處於 防禦 狀態 , 但 他們 只 動用 了 其 富有 極大 潛力 的 60 多個 師中 的 一部分 兵力 , 他們 仍 具有 隨時 發起 進攻 的 能力 。

4 月 19 日 , 李奇微 向 所屬 參謀 人員 下達 簡令 , 表示 中 共軍 不久 之後 就將 發起 新 的 攻勢 , 而 聯合 國軍 一定 能將 其 擊敗 。

( 日本 陸戰 史 普及 會編 :《 朝鮮戰爭 》 第八章 第四節 ; 詹姆斯 ·F. 施納貝爾 :《 戰爭 爆發 前後 》 第二十一章 《 新 方向 , 新 政策 》) 值得注意 的 是 , 在 中共 、 北韓 聯軍 發起 “ 春季 攻勢 ” 的 前夕 , 聯合國 軍方 面 已經 根據 情報 判明 瞭 敵人 進攻 的 方向 , 認為 敵人 的 主要 攻擊 目標 將是 聯合 國軍 左翼 的 美國 第 1 軍 和 第 9 軍 。

聯合 國軍 各部 也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做好 了 迎戰 的 準備 。

( 貝文 · 亞歷山大 :《 朝鮮 : 我們 第一次 戰敗 》 第五十五章 《 春季 攻勢 》) 這樣一來 , 聯合 國軍 便 在 中 共軍 直接 參戰 以來 首次 提前 預知 了 敵人 即將 發動 的 攻勢 。

中 共軍 屢試不爽 的 奇襲戰術 , 這時 失效 了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美第 1 軍 和 第 9 軍 仍 在 4 月 22 日 白天 持續 向 “ 懷俄明 線 ” 推進 , 力求 在 敵人 發動 攻勢 前夕 儘可能 地 擾亂 敵人 的 攻勢 準備 。

而 就 在 這天 白天 , 美第 1 軍 和 第 9 軍 遭遇 到 了 激烈 的 抵抗 , 並 俘獲 了 數名 來自 中共 第 3 和 第 9 兵團 的 敵兵 。

當天 黃昏時分 , 圓月 出現 在 天空 上 , 中共 、 北韓 聯軍 向 聯合 國軍 發起 了 持續 四個 小時 的 大規模 炮擊 , 其 激烈 程度 和 持續時間 前所未有 。

其後 , 上百萬 中共 、 北韓 部隊 全線出擊 , 向 聯合 國軍 猛撲 而 去 。

到 第二天 , 中共 、 北韓 聯軍 的 攻擊 已經 蔓延到 長達 240 公里 的 戰線 上 。

在 許多 地點 , 他們 都 如本講 開頭 那 一幕 所說 的 那樣 , 遭遇 了 聯合 國軍 強大 火力 的 沉重 殺傷 。

然而 , 這在 短時間 內還 不能 阻止 他們 的 瘋狂 攻勢 。

韓戰 中 最 大規模 的 決戰 , 已經 開始 了 。

16. 韩战 系列 第十六 讲 大军 决战 · 上 16.Lecture 16 of the Korean War Series: The Decisive Battle of the Army Part 1

韓戰 系列 第十六 講 大軍 決戰 · 上

一 、 火海 對人海 : 血紅 的 臨津江

大家 好 , 歡迎 大家 收聽 《 縱橫 大 歷史 》, 我 是 主持人 孫誠 。

今天 , 我們 將 繼續 進行 韓戰 系列 節目 。

在 之前 的 十五 講中 , 我們 講述 了 韓戰 的 起源 、 韓戰 開頭 十個月 的 進程 與 麥克阿瑟 將軍 被 杜魯門 總統 免職 的 經過 , 也 介紹 了 在 這 一時期 內 國際局勢 的 演變 。

今天 , 我們 將 進行 第十六 講 《 大軍 決戰 · 上 》, 開始 講述 發生 在 1951 年 4 月 —6 月間 韓戰 最 大規模 的 戰役 。

我們 還 是從 一個 歷史 場景 開始 說起 。

1951 年 4 月 24 日 , 在 朝鮮半島 中部 的 臨津江 南岸 , 剛剛 渡江 的 中共 第 19 兵團 第 64 軍 遭到 了 聯合 國軍 的 頑強 阻擊 。

由於 部隊 進展 不利 , 該 軍 的 三個 師 擁擠 在 臨津江 南岸 的 狹長地帶 , 兵力 部署 十分 密集 。

在 同一天 , 中共 第 65 軍 的 兩個 師也 渡過 了 臨津江 。

一時之間 , 在 臨津江 以南 20 平方公里 的 狹小 區域 內 , 竟 擁擠 著 五個 中共 師 數以萬計 的 部隊 。

聯合 國軍 自然 不會 放過 這樣 的 好 機會 。

在 聯合 國軍 航空兵 、 炮兵 火力 的 猛烈 打擊 下 , 擠作一團 的 中 共軍 遭到 了 極其 沉重 的 打擊 。

對於 不少 親歷 當時 情形 的 中共 老兵 來說 , 那時 的 情景 如同 夢魘 。

據 時任 中共 第 65 軍 第 195 師師 部 軍官 的 杜振英 回憶 , 部隊 渡江 時正 遇上 漲潮 ,“ 橋是 沒 在 江水 下 的 , 美國 大兵 從 飛機 上 投下 燃燒彈 、 汽油彈 , 有個 衛生隊 61 個人 幾乎 全 炸死 在 那裡 。

江水 都 染紅 了 。

”(《93 歲 老兵 杜振英 的 崢嶸歲月 》,《 保定 晚報 》2020 年 12 月 10 日 ) 指揮 此戰 的 中共 第 19 兵團 司令 楊得志 在 其 回憶錄 中說 :“ 五個 師 擁擠 在 臨津江 南岸 約 20 平方公里 的 狹長 地區 裡 , 遭到 了 敵 炮兵 、 航空兵 的 火力 突擊 , 傷亡 很大 。

現在 想 起來 , 依然 是 十分 痛心 的 。

”( 楊得志 :《 楊得志 回憶錄 》, 北京 : 中國 “ 解放軍出版社 ”,2011 年 ) 對於 此次 作戰 的 傷亡 , 中共 官方 一向 諱莫如深 。

然而 , 從 上述 描述 中 , 不難看出 中 共軍 在 此戰 中 的 慘重 傷亡 。

事實上 , 中共 第 64 軍 和 第 65 軍在 臨津江 一帶 的 遭遇 , 僅是 一場 龐大 攻勢 中 的 一小部分 。

這場 由 共產 極權 陣營 發起 的 攻勢 , 被 聯合 國軍 稱為 “ 春季 攻勢 ”, 共產 極權 陣營 則稱 之 為 “ 第五次 戰役 ”。

面對 聯合 國軍 的 優勢 火力 , 中共 、 北韓 聯軍 在 這次 攻勢 中 集結 了 規模 空前 的 兵力 , 試圖 以 不計 代價 的 瘋狂 衝擊 擊敗 聯合 國軍 , 從而 引發 了 交戰 雙方 在 韓戰 中 最 大規模 的 決戰 。

這次 決戰 , 在 韓戰 歷史 中 至關重要 , 最終 定下 了 此後 兩年 戰爭 的 走向 。

要 理解 此後 韓戰 的 進程 , 我們 就 需要 了解 這次 決戰 的 經過 。

二 、 空前 的 大軍 : 中共 北韓 聯軍 策劃 “ 第五次 戰役 ”

如上 一講 所述 , 在 1951 年 2 月 —4 月間 , 粉碎 了 中共 、 北韓 聯軍 “ 二月 攻勢 ” 的 聯合 國軍 在 李奇微 的 指揮 下 , 發動 了 持續 不斷 的 反攻 。

聯合 國軍 各部 由西到 東 , 按照 美國 第 1 軍 、 美國 第 9 軍 、 美國 第 10 軍 、 韓國 第 3 軍 、 韓國 第 1 軍 的 順序排列 成 了 一條 橫貫 朝鮮半島 的 緊密 戰線 , 向北 步步 為 營地 推進 , 並 收復 了 韓國 首都 首爾 。

到 1951 年 3 月底 , 中共 、 北韓 聯軍 被 趕回 了 三八線 以北 。

隨後 , 聯合 國軍 在 4 月 5 日 發起 “ 狂暴 作戰 ”, 向 三八線 以 北約 20 公里 處 的 “ 堪薩斯 線 ” 挺進 。

由於 左翼 的 美 第 1、 第 9 軍 進展 迅速 , 李奇微 又 依次 命令 左翼 部隊 向 更 北面 的 “ 猶他 線 ” 和 “ 懷俄明 線 ” 進軍 。

4 月 21 日 , 聯合 國軍 中央 和 右翼 的 部隊 已經 身處 “ 堪薩斯 線 ”, 而 左翼 部隊 則 開始 從 “ 猶他 線 ” 向 “ 懷俄明 線 ” 進攻 。

第二天 白天 , 美第 1、 第 9 軍 遭遇 的 抵抗 變得 激烈 起來 。

在 交戰 中 , 聯合 國軍 抓獲 了 數名 來自 中共 第 3 兵團 和 第 9 兵團 的 戰俘 。

這 確鑿無疑 地 表明 , 大量 新 加入 戰場 的 中共 部隊 已 出現 在 前線 。

事實上 , 這些 中共 軍馬 上 就要 發起 一場 超大規模 的 攻勢 了 。

( 比利 · 莫斯曼 :《 潮漲潮落 》 第二十章 《 向 鐵三角 推進 》)

對於 此次 攻勢 , 中共 、 北韓 方面 早 在 1951 年 3 月 上旬 就 開始 了 策劃 。

如前所述 , 在 1951 年 2 月 , 中共 中央軍委 將 第一 野戰軍 第 19 兵團 、 第二 野戰軍 第 3 兵團 和 第三 野戰軍 第 9 兵團 編為 “ 第二番 ” 部隊 , 將 華北 野戰軍 第 20 兵團 和 臨時 抽調 的 四個 軍 、 連同 第 13 兵團 的 四個 軍編 為 “ 第三番 ” 部隊 , 陸續 派往 朝鮮半島 , 從而 施行 “ 輪番 作戰 ”。

到 3 月底 , 中共 第二 、 第三番 部隊 都 進入 了 朝鮮半島 。

其中 , 第二番 部隊 開往 前線 , 準備 接替 疲憊 已極 的 第四 野戰軍 第 13 兵團 。

在 同一個 月 , 彭德懷 電令 第 19、 第 3、 第 9 兵團 指揮 人員 , 表示 這 三個 兵團 應 在 聯合 國軍 持續 北進 的 情況 下 , 將其 “ 誘至 便於 殲擊 地區 ”, 而後 發起 殲滅 作戰 。

此時 , 戰場 上 的 中 共軍 兵力 已 達到 約 100 萬 , 北韓 軍 也 擁有 35 萬 兵力 。

坐擁 130 餘萬 大軍 的 彭德懷 一改 此前 的 謹慎 , 也 變得 狂熱 起來 , 認為 中共 、 北韓 聯軍 已 足以 發動 一場 大規模 的 攻勢 了 。

4 月 6 日 , 所謂 的 中國 “ 志願軍 ” 司令部 召開 黨委 擴大 會議 。

在 會上 , 彭德懷 發表 講話 , 表示 “ 反攻 時機 , 以 現在 為 最好 ”, 決定 發動 “ 第五次 戰役 ”,“ 消滅 敵人 幾個 師 , 粉碎 敵人 的 計劃 , 奪回 主動權 ”。

4 月 10 日 , 彭德懷 致電 毛澤東 , 表示 他 將以 第 3 兵團 為 中央 、 第 19 及第 9 兵團 為 兩翼 , 對 西線 聯合 國軍 發起 攻擊 ,“ 以 各個 分割 殲滅 敵人 , 力求 在 三八線 以北 殲滅 敵人 幾個 師 , 得手 後 再 向 敵 縱深 發展 ”。

4 月 13 日 , 毛澤東 覆電 彭德懷 , 表示同意 他 的 作戰 計劃 。

( 中國 “ 軍事 社會科學院 ” 編 :《 抗美援朝戰爭 史 》 第二卷 第十七章 )4 月 18 日 , 彭德懷 向 各部 下達 命令 , 要求 在 21 日 或 22 日 黃昏 前 “ 發起 戰役 反擊 ”。

4 月 21 日 , 中共 、 北韓 軍 “ 聯合 司令部 ” 發佈 了 正式 作戰 命令 , 要求 各 部將 攻勢 的 開始 日期 定為 4 月 22 日 。

介時 , 北韓 第 1 軍團 、 中共 第 19、 第 3、 第 9 兵團 將由西 到 東 依次 排開 , 集中 絕對優勢 兵力 向 美 第 1、 第 9 軍 進攻 。

北韓 第 3、 第 5 軍團 則將 在 東線 發起 策應 攻擊 , 在 以 一部 牽制 美國 第 10 軍 的 同時 , 以 主力 攻擊 韓國 第 3 軍 的 戰線 。

此次 作戰 , 聯合 國軍 的 兵力 僅有 45 萬人 , 為 中共 、 北韓 聯軍 的 三分之一 。

更為 嚴重 的 是 , 此時 中 共軍 的 武器裝備 已有 很大 提升 , 有 34 個 在 朝鮮半島 作戰 的 中共 師 換裝 了 蘇式 武器 。

其中 , 僅僅 中共 第 19 兵團 就 接收 了 蘇式 “ 步槍 35937 支 、 衝鋒槍 6588 支 、 輕機槍 1880 挺 、 重機槍 485 挺 ”, 並 裝備 了 9 個 蘇式 迫擊炮 營 。

根據 周恩來 與 蘇聯 駐華 軍事 總 顧問 沙 哈羅 夫在 1951 年 2 月 簽署 的 協定 , 蘇聯 向 中國 提供 了 12.35 億 盧布 的 軍事 貸款 , 用於 購置 韓戰 所 需 的 “ 軍事裝備 、 彈藥 和 鐵路 器材 等 ”。

( 張暉 :《 蘇式 武器裝備 : 人民解放軍 第一次 大 換裝 》,《 黨史 博覽 》2019 年 第 2 期 )

除此之外 , 由 蘇聯 重武器 武裝 的 中 共軍 三個 炮兵師 、 一個 火箭炮 師 、 兩個 戰防 炮師 、 四個 高射炮 師和 兩個 坦克團 也 在 1951 年 4 月 抵達 朝鮮半島 , 使 中 共軍 的 重 火力 獲得 了 前所未有 的 提高 。

( 唐元鵬 :《 諸多 兵種 建立 起來 志願軍 的 蘇式 裝備 》,《 國家 人文 歷史 》2015 年 第 15 期 ) 而 在 平壤 , 還 駐紮 著 別洛夫 將軍 指揮 的 兩個 蘇聯 航空 師 , 為 中共 、 北韓 聯軍 的 後方 補給線 提供 空中 掩護 。

(《 華西 列夫斯基 、 什捷 緬科 關於 蘇聯 航空兵 部署 問題 致 史達林 電 (1951 年 4 月 12 日 )》, 沈志華 :《 朝鮮戰爭 : 俄國 檔案館 的 解密 檔案 》 中冊 ) 可以 說 , 此時 中 共軍 的 裝備 水平 與此 前 相比 已經 有 了 質 的 提升 。

在 發起 “ 第五次 戰役 ” 前夕 , 中共 軍中 普遍存在 著 樂觀 和 自大 的 氣氛 , 氣焰 非常 囂張 。

中共 第 19 兵團 司令 楊得志 在 其 回憶錄 中稱 , 當他 向 該 兵團 師 以上 軍官 傳達 作戰 命令 時 , 軍官 們 聽說 第 19 兵團 將 “ 擔任 西線 主力 突擊 任務 ”,“ 紛紛表示 要 用 實際行動 回答 上級 的 信賴 ”。

( 楊得志 :《 楊得志 回憶錄 》) 根據 廣為 流傳 的 說法 , 在戰前 動員會 上 , 曾 被 美 陸戰 1 師 狠狠 教訓 的 中共 第 9 兵團 司令 宋時輪 誇下海口 , 說 “ 我 兵團 入朝 第一 仗 , 要不是 衣裝 單薄 被 凍得 伸不開 手 , 美軍 陸戰 1 師 早就 見 了 閻王 , 現在 天氣 暖和 了 , 非得 可 了 勁兒 地替 犧牲 的 戰友 們 報仇 不可 。

”(《 志願軍 第五次 戰役 , 血灑 臨津江 , 中國 軍史 為何 暗自神傷 ?

》, 騰訊網 ,2020 年 11 月 8 日 )

至於 中共 第 3 兵團 副司令 、 人稱 “ 王瘋子 ” 的 悍將 王近 山 更是 口出 妄言 , 粗鄙 地稱 :“ 他們 ( 按 : 指 美軍 ) 有 多少 兵 ?

加上 李承晚 的 ‘ 偽 軍 '( 按 : 指韓 軍 ), 還抵 不 上 咱們 的 一個 軍區 , 不夠 一個 淮海戰役 打 的 !

我 看 把 美軍 趕 下海 不成問題 , 朝鮮 有 多 大個 地方 !

在 三八線 上 尿泡 尿 就 能滋到 釜山 去 !

”( 王樹增 :《 遠東 朝鮮戰爭 》 第七章 《 誰 能 在 戰爭 中 取勝 》, 中國 “ 解放軍文藝 出版社 ”,2005 年 ; 按 : 此處 所 引用 的 宋時輪 、 王近 山 言論 , 皆 來自 非 學術著作 , 其 來源 待查 , 故 正文 稱 “ 根據 廣為 流傳 的 說法 ”。

三 、 充分準備 : 聯合 國軍 成功 預判 敵方 攻勢

那麼 , 面對 著 數量 和 裝備 水平 都 有 著 大幅度 提升 、 氣焰 極其 囂張 的 共產 極權 軍隊 , 聯合國 軍方 面 的 準備 情況 如何 呢 ?

如前所述 , 在 1951 年 4 月 11 日 , 杜魯門 總統 將 時任 聯合 國軍 總司令 的 麥克阿瑟 將軍 解職 , 美第 8 集團軍 司令 李奇微 則 繼承 了 麥克阿瑟 的 職務 。

繼承 美第 8 集團軍 司令 職務 的 人 , 是 詹姆斯 · 範佛 里特 中將 。

範佛 里特 是 一名 戰功卓著 的 軍人 。

在 二戰 中 , 他 以 團長 的 職位 率部 參加 諾曼底 登陸 及 此後 解放 法國 和 進攻 德國 的 戰役 。

在 不到 一年 的 時間 裡 , 他 因 戰功 而 不斷 晉升 。

到 二戰 結束 時 , 他 已經 成為 了 美國 第 3 軍 的 軍長 。

與 空降兵 指揮官 出身 的 李奇微 相比 , 範佛 里特 擁有 更 豐富 的 地面 作戰經驗 。

範佛 里特 擅長 運用 機械化 部隊 進行 快速 穿插 , 更是 一名 著名 的 火力 制勝 論者 。

在 他 看來 , 聯合 國軍 應 儘量 利用自身 的 火力 優勢 對 敵人 進行 最大 限度 的 殺傷 。

在 韓戰 中 , 他 指揮 的 戰鬥 所 使用 的 彈藥 量 時常 為 正常 彈藥 消耗量 的 四到 五倍 , 被 人稱 為 “ 範佛 里特 彈藥 量 ”。

總而言之 , 範佛 里特 是 一名 絕 不亞於 李奇微 的 優秀 指揮官 , 完全 能 勝任 以美 第 8 集團軍 司令 的 身份 指揮 朝鮮半島 上 的 聯合 國軍 這一 重任 。

此後 , 範佛 里特 和 李奇微 這 一對 將帥 組合 , 將在 戰爭 中 發揮 非常 重要 的 作用 。

在 李奇微 和 範佛 里特 的 指揮 下 , 面對 中共 、 北韓 聯軍 即將 發動 的 “ 春季 攻勢 ”, 聯合 國軍 已經 有 了 較 為 充分 的 準備 。

通過 反覆 的 空中 偵察 和 情報分析 , 李奇微 在 4 月 中旬 已經 判明 敵人 正在 集結 龐大 的 兵力 、 準備 發動 一場 新攻勢 。

4 月 16 日 , 李奇微 向 華盛頓 方面 報告 稱 :“ 雖然 敵軍 自 2 月 中旬 以來 一直 處於 防禦 狀態 , 但 他們 只 動用 了 其 富有 極大 潛力 的 60 多個 師中 的 一部分 兵力 , 他們 仍 具有 隨時 發起 進攻 的 能力 。

4 月 19 日 , 李奇微 向 所屬 參謀 人員 下達 簡令 , 表示 中 共軍 不久 之後 就將 發起 新 的 攻勢 , 而 聯合 國軍 一定 能將 其 擊敗 。

( 日本 陸戰 史 普及 會編 :《 朝鮮戰爭 》 第八章 第四節 ; 詹姆斯 ·F. 施納貝爾 :《 戰爭 爆發 前後 》 第二十一章 《 新 方向 , 新 政策 》) 值得注意 的 是 , 在 中共 、 北韓 聯軍 發起 “ 春季 攻勢 ” 的 前夕 , 聯合國 軍方 面 已經 根據 情報 判明 瞭 敵人 進攻 的 方向 , 認為 敵人 的 主要 攻擊 目標 將是 聯合 國軍 左翼 的 美國 第 1 軍 和 第 9 軍 。

聯合 國軍 各部 也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做好 了 迎戰 的 準備 。

( 貝文 · 亞歷山大 :《 朝鮮 : 我們 第一次 戰敗 》 第五十五章 《 春季 攻勢 》) 這樣一來 , 聯合 國軍 便 在 中 共軍 直接 參戰 以來 首次 提前 預知 了 敵人 即將 發動 的 攻勢 。

中 共軍 屢試不爽 的 奇襲戰術 , 這時 失效 了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美第 1 軍 和 第 9 軍 仍 在 4 月 22 日 白天 持續 向 “ 懷俄明 線 ” 推進 , 力求 在 敵人 發動 攻勢 前夕 儘可能 地 擾亂 敵人 的 攻勢 準備 。

而 就 在 這天 白天 , 美第 1 軍 和 第 9 軍 遭遇 到 了 激烈 的 抵抗 , 並 俘獲 了 數名 來自 中共 第 3 和 第 9 兵團 的 敵兵 。

當天 黃昏時分 , 圓月 出現 在 天空 上 , 中共 、 北韓 聯軍 向 聯合 國軍 發起 了 持續 四個 小時 的 大規模 炮擊 , 其 激烈 程度 和 持續時間 前所未有 。

其後 , 上百萬 中共 、 北韓 部隊 全線出擊 , 向 聯合 國軍 猛撲 而 去 。

到 第二天 , 中共 、 北韓 聯軍 的 攻擊 已經 蔓延到 長達 240 公里 的 戰線 上 。

在 許多 地點 , 他們 都 如本講 開頭 那 一幕 所說 的 那樣 , 遭遇 了 聯合 國軍 強大 火力 的 沉重 殺傷 。

然而 , 這在 短時間 內還 不能 阻止 他們 的 瘋狂 攻勢 。

韓戰 中 最 大規模 的 決戰 , 已經 開始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