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 use cookies to help make LingQ better. By visiting the site, you agree to our cookie policy.


image

The Korean War, 1. 韓戰 系列 第一 講 : 韓戰 起源

1. 韓戰 系列 第一 講 : 韓戰 起源

韓戰 系列 第一 講 : 韓戰 起源

1、 三八線 與 朝鮮半島 歷史背景

大家 好 , 歡迎 大家 收聽 《 縱橫 大 歷史 》, 我 是 主持人 孫誠 。

從今 天 開始 , 我們 將 進行 關於 韓戰 的 系列 專題 節目 , 帶 您 回顧 整場 韓戰 的 起因 、 經過 和 結果 。

我們 之所以 要 推出 韓戰 系列 節目 , 是 為 了 回應 近期 中共 對 韓戰 的 高調 紀念 , 以及 由此 產生 的 一系列 政治宣傳 , 並且 提出 我們 對 相關 問題 的 一些 看法 。

比如說 , 韓戰 究竟 是 由 誰 先 挑起 的 ?

所謂 的 “ 抗美援朝 , 保家衛國 ” 的 口號 , 究竟 能否 反映 歷史事實 ?

韓戰 中 的 中共軍隊 究竟 戰鬥力 如何 ?

蘇聯 在 韓戰 中 的 角色 是 怎樣 的 ?

中共 高調 宣傳 的 所謂 “ 細菌戰 ” 究竟 存 不 存在 ?

中共 大肆宣傳 的 長津湖 戰役 和 “ 上甘嶺戰役 ”, 真相 究竟 如何 ?

韓戰 和 當時 中國 國內 的 政局 , 有著 怎樣 的 關係 ?

韓戰 參戰 各方 的 損失 情況 究竟 如何 ?

韓戰 的 結果 , 究竟 是不是 中共 所謂 的 “ 抗美援朝 偉大勝利 ”?

要 回答 這些 問題 , 我們 就要 從頭開始 講起 。

今天 , 我們 將帶 您 回顧 韓戰 的 起源 。

和 往常 一樣 , 我們 還 是從 一個 歷史 現場 說起 。

1950 年 6 月 25 日 凌晨 4 時許 , 在 朝鮮半島 中部 的 北緯 38 度線 上 , 轟鳴 的 坦克 聲 和 震耳欲聾 的 火炮 射擊 聲 突然 響起 , 打破 了 清早 的 平靜 。

在 數百公里 長 的 戰線 上 , 北韓 軍隊 的 600 多門 火炮 和 1000 多門 迫擊炮 向南 發起 猛烈 的 炮擊 。

隨後 , 十餘萬 北韓 軍隊 以 一百多 輛 蘇式 T-34 坦克 為 先導 , 在 飛機 的 掩護 下 對 新生 的 大韓民國 發起 了 全面 入侵 。

面對 北韓 軍隊 的 大舉進攻 , 缺乏 反坦克 武器 及 裝甲部隊 的 韓軍 難以 抵抗 , 甚至 只能 用 步兵 敢死隊 與 坦克 同歸於盡 。

在 短短 三天 內 , 韓軍的 防線 就 全面 崩潰 , 韓國 首都 首爾 也 落入 了 北韓 軍隊 的 手中 。

根據 人們 對 韓戰 的 一般 印象 , 北韓 和 韓國 分別 受到 蘇聯 及 美國 的 支持 。

二戰 結束 後 , 美國 作為 與 蘇聯 並列 的 超級大國 , 國力 一直 超過 蘇聯 。

然而 , 為 什麼 在 1950 年 6 月 韓戰 爆發 時 , 韓軍的 裝備 卻會 如此 之差 , 甚至 沒有 有效 抵禦 坦克 的 手段 ?

要 明白 這 背後 的 原因 , 我們 就要 從 韓戰 的 起源 說起 。

故事 要 從 二戰 結尾 的 1945 年 8 月 說起 。

當時 , 同盟國 對 日本 的 作戰 已經 接近 尾聲 , 蘇聯 也 對 日本 宣戰 , 並 大舉進攻 滿洲 、 朝鮮 。

而 此時 , 美軍 的 地面部隊 仍 位於 遙遠 的 西太平洋 諸 島嶼 上 。

隨著 蘇聯 軍隊 逼近 朝鮮半島 , 美國 在 匆忙之間 提出 了 以 北緯 三十八 度線 為 兩國 軍隊 佔領 朝鮮半島 的 分界線 , 並 得到 蘇聯 同意 。

到 9 月 , 隨著 日本 正式 投降 , 美國 、 蘇聯 軍隊 便 以 三八線 為界 , 分別 佔領 了 朝鮮半島 的 南 、 北半部 。

朝鮮半島 地處 東北亞 , 西 、 南 、 東 三面 分別 為 黃海 、 朝鮮 海峽 及 日本海 , 與 日本 列島 隔海相望 ; 東北角 與 西伯利亞 相連 ; 北面 以 鴨綠江 、 圖們江 為界 , 與 滿洲 相鄰 。

自古以來 , 朝鮮半島 就是 東北亞 、 東亞 強權 的 爭霸 之地 。

公元 7 世紀 , 隋唐 帝國 曾 與 控制 大半 朝鮮半島 的 強國 高句麗 進行 過 曠日持久 的 戰爭 。

13 世紀 , 蒙古 軍隊 降服 朝鮮半島 上 的 高麗 王朝 , 其後 徵發 高麗軍 與 蒙古 軍 一同 進攻 日本 , 遭到 慘敗 。

16 世紀 , 日本 統治者 豐臣秀吉 入侵 朝鮮 , 又 曾 與 朝鮮 王朝 及 明朝 軍隊 進行 過 長達 七年 的 殘酷 戰爭 。

到 了 近代 , 大清 帝國 、 日本帝國 與 沙俄 帝國 又 輪番 爭奪 朝鮮半島 。

經過 甲午戰爭 與 日俄戰爭 , 日本 最終 控制 朝鮮半島 , 並在 1910 年將 朝鮮半島 變為 日本帝國 的 一部分 。

可以 說 , 一部 朝鮮半島 的 歷史 , 就是 一部 大國 爭霸 的 歷史 。

而 二戰 結束 時 美蘇 兩 國 分別 佔領 朝鮮半島 的 南北 半部 , 又 將使 朝鮮半島 成為 冷戰 最 前線 , 變為 美蘇 衝突 的 焦點 。

2、 強大 的 北韓 軍 與 弱小 的 韓軍

在 美蘇 兩方 按 三八線 分割 朝鮮半島 後 , 朝鮮半島 的 南北 兩邊 分別 按照 西方 自由民主 模式 及 共產 極權 模式 組建 了 政權 。

1945 年 8 月 , 隨著 蘇軍 進軍 北韓 , 一個 名叫 金日成 的 33 歲 朝鮮 青年 跟隨 蘇軍 出現 在 平壤 街頭 。

金日成 本為 中共 “ 東北 抗聯 ” 中 的 朝鮮人 將領 。

1941 年 , 在 日本 關東軍 的 重兵 圍剿 下 , 金日成 跟隨 “ 東北 抗聯 ” 殘部 撤往 蘇聯 。

在 日本 戰敗 後 , 他 又 被 蘇聯 選中 為 統治 北韓 的 代理人 。

1946 年 2 月 , 蘇聯 成立 所謂 的 “ 北朝鮮 臨時 人民 委員會 ”, 將 金日成 扶立 為 “ 委員長 ”。

隨後 , 金日成 在 蘇聯 的 指導 下 進行 了 激進 的 土地改革 , 沒收 了 100 萬公頃 的 土地 , 並 逐步 建立 起 由 朝鮮勞動黨 一黨 獨裁 的 共產 極權 體制 。

1948 年 9 月 , 在 蘇聯 扶植 下 ,“ 朝鮮 民主主義 共和國 ” 在 北韓 成立 , 金日成 出任 最高 領導人 。

在 蘇聯 的 大力 援助 下 , 北韓 軍隊 大量 擴軍 。

在 1949 年末 , 北韓 軍隊 還 只有 四個 師 。

但 到 了 1950 年 6 月 韓戰 爆發 前夕 , 北韓 的 “ 朝鮮人民軍 ” 已經 有 “ 人員 13.5 萬人 , 坦克 150 輛 , 火炮 600 門 , 飛機 196 架 , 齊 裝滿 員 的 步兵師 8 個 , 簡編 的 步兵師 2 個 , 獨立團 2 個 , 裝甲旅 和 裝甲團 各 1 個 。

此外 , 還有 5 個 警備 旅和 國內 治安 部隊 。

” 雖然 此時 蘇軍 已 撤離 朝鮮半島 一年 半 , 但 仍 有 3000 名 蘇軍 顧問 留在 北韓 軍隊 中 。

( 高培 、 肖剛 等 譯校 、 日本 陸戰 史 研究 普及 會著 :《 朝鮮戰爭 》 第 1 卷 第一章 , 國防大學 出版社 ,1990 年 )

值得注意 的 是 , 在 北韓 軍隊 中 , 還有 不少 部隊 來自 中共軍隊 。

事實上 , 早 在 中國 國共 戰爭 時期 , 北韓 政權 就 在 蘇聯 的 指示 下 對 中共軍隊 進行 過 不少 援助 。

北韓 政權 曾 向 中共 的 “ 第四 野戰軍 ”( 即 “ 東北 野戰軍 ”) 以 火車 、 港口 運送 過 大量 軍事 物資 ,“ 第四 野戰軍 ” 也 曾 使用 過 朝鮮 的 鐵路 轉運 兵力 。

可以 說 , 中共 在 國共 戰爭 中 的 勝利 離不開 北韓 政權 的 幫助 。

到 1949 年 —1950 年春 , 毛澤東 將 “ 四野 ” 的 三個 朝鮮人 師 轉交 金日成 , 改編 為 北韓 軍隊 。

可以 說 , 北韓 軍隊 的 擴充 , 是 由 以 蘇聯 為首 的 共產 極權 陣營 各國 共同完成 的 。

( 見 呂明輝 :《 朝鮮 支援 中國 東北 解放戰爭 紀實 》, 白山 出版社 ,2013 年 )

與 北韓 軍隊 相比 , 三八線 以南 的 韓國 軍隊 卻是 一支 弱旅 。

在 美蘇 分別 佔領 朝鮮半島 南北 半部 後 , 三八線 以南 一直 政局 不 穩 , 受 困於 左翼 游擊隊 的 反覆 暴動 與 持續 不斷 的 黨派 衝突 。

儘管 在 1948 年 8 月 , 三八線 以南 成立 了 以 親美派 李承晚 為 總統 的 大韓民國 , 但 對於 混亂 的 政局 於事無補 。

同一 年 , 濟州島 及 朝鮮半島 西南部 的 順天 、 麗水 一帶 相繼 爆發 共產主義者 策動 的 武裝 叛亂 , 韓軍也 進行 了 殘酷 的 剿殺 , 死於 雙方 之手 的 平民 多達 數萬人 。

韓軍是 一支 由 警察部隊 發展 而來 的 部隊 , 其 主要 作戰 任務 是 鎮壓 內部 的 共產黨 叛亂 及 應付 三八線 上 不時 發生 的 武裝衝突 。

從 1949 年 起 , 北韓 及 韓軍的 邊境 衝突 不斷擴大 , 最後 甚至 出現 了 師級 衝突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韓軍也 不斷 擴編 。

然而 , 到 1950 年 6 月 時 , 整個 韓軍 只有 8 個師 共 “ 人員 9.8 萬人 , 裝甲車 27 輛 , 火炮 89 門 , 飛機 32 架 。

”( 高培 、 肖剛 等 譯校 、 日本 陸戰 史 研究 普及 會著 :《 朝鮮戰爭 》 第 1 卷 第一章 )

在 1949 年 6 月 , 美軍 已經 撤離 韓國 , 僅 留下 一個 500 人 的 軍事 顧問團 。

值得注意 的 是 , 直到 韓戰 爆發 前夕 , 韓國 軍隊 中 甚至 沒有 一輛 坦克 。

事實上 , 在 1949 年時 , 韓軍曾 向 美國 顧問 請求 提供 坦克 , 但 卻 被 美國 顧問 拒絕 。

美國 顧問 給出 的 理由 , 是 “ 朝鮮 小溪 上 的 單車 道 橋樑 十分 單薄 , 支撐 不住 坦克 的 重負 。

”( 郭維敬 、 劉榜 離等譯 、 貝文 · 亞歷山大 著 :《 朝鮮 : 我們 第一次 戰敗 》 第一章 , 社會科學 出版社 ,2000 年 ) 然而 , 對於 北韓 軍隊 和 蘇聯 顧問 來說 , 蘇制 T-34 坦克 卻是 他們 最為 重要 的 武器 。

兩軍在 裝甲部隊 方面 的 差異 , 將在 戰爭初期 給 自由 世界 帶來 災難性 的 後果 。

3、 共產 極權 陣營 精心策劃 侵略戰爭

韓國 軍隊 的 弱小 與 北韓 軍隊 的 強大 形成 了 鮮明 的 對比 , 也 刺激 了 共產 極權 陣營 發動 侵略戰爭 的 慾望 。

金日成 深知 , 北韓 政權 的 後臺 是 蘇聯 。

他 如果 要 發動 侵略戰爭 , 必須 要 得到 斯大林 的 批准 。

在 1949 年時 , 斯大林 曾 否決 過 金日成 的 南侵 提議 , 認為 時機 還不 成熟 。

然而 , 在 1950 年 1 月 , 美國 總統 杜魯門 及 國務卿 艾奇遜 接連 發表聲明 , 表示 美國 的 “ 防禦 半徑 ” 將不 包括 朝鮮半島 及 臺灣 , 而 只會 從 阿留申 群島 延伸 至 日本 列島 、 琉球 群島 及 菲律賓 群島 。

美國 的 聲明 , 激發 了 斯大林 的 野心 。

1950 年 2 月 , 金日成 秘密 訪問 蘇聯 , 與 斯大林 商討 南侵 事宜 。

在會談中 , 金日成 提出 他將 首先 在 三八線 附近 集結 軍隊 , 然後 向 韓國 發出 所謂 的 “ 和平統一 ” 要求 , 並在 遭到 必然 的 拒絕 後 就 發動 侵略 , 這就 好像 中共 希望 對 臺灣 做 的 那樣 。

他還 提出 , 北韓 軍隊 將在 韓國 境內 的 共產黨 游擊隊 配合 下 , 迅速 取得勝利 。

4 月 , 金日成 再次 訪蘇 , 和 斯大林 就 侵略 事宜 進行 了 長達 半個 月 的 商談 , 並 得到 了 斯大林 對 其 發動 侵略戰爭 的 批准 。

5 月 13 日 , 金日成 前往 北京 , 向 毛澤東 傳達 了 斯大林 的 指示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中共 遂 表示 將對 北韓 “ 儘可能 給予 支援 ”( 程幹遠 《 親歷 韓戰 —— 中國 軍人 回憶錄 》 第十六章 , 明鏡 出版社 ,2013 年 )。

根據 金日成 向 蘇聯 提交 的 作戰 計劃 , 進攻 將在 6 月 下旬 發動 。

這樣 , 韓戰 的 爆發 已經 進入 倒計時 。

1950 年 6 月 12 日 , 大批 北韓 軍隊 開始 在 三八線 上 秘密 集結 。

到 23 日 , 北韓 軍隊 各部 集結 完畢 。

同一天 , 到訪 韓國 的 美國 國務卿 杜勒斯 視察 三八線 韓 軍陣 地 , 並 使用 望遠鏡 向北 觀察 , 卻 沒有 發現 任何 異樣 。

然而 , 這並 不 妨礙 共產 極權 陣營 在 日後 賊喊捉賊 , 將 杜勒斯 的 無心 之舉 說 成 是 所謂 “ 美帝國主義者 及其 南朝鮮 走狗 ” 通過 “ 精心策劃 ” 發動 韓戰 的 “ 證據 ”。

事實上 ,1950 年 6 月 25 日 , 也 就是 北韓 軍隊 大舉 侵略 的 當天 正是 星期天 , 韓軍在 “ 三分之一 以上 的 官兵 放假 外出 的 狀態 下 , 遭到 了 突然襲擊 。

”( 金 陽明 :《 韓國 戰爭史 》 第三章 第二節 , 韓國國防部 戰史 編寫 委員會 ,1976 年 ) 所謂 美 、 韓兩國 發動 韓戰 的 說法 在 歷史事實 面前 , 完全 不攻自破 。

這樣 , 在 以 斯大林 為首 的 共產 極權 陣營 的 精心策劃 下 , 新生 的 大韓民國 遭遇 了 共產 極權 軍隊 的 全面 入侵 。

在 蘇制 T-34 坦克 恐怖 的 轟鳴聲 中 , 持續 三年 多 的 韓戰 , 爆發 了 。

1. 韓戰 系列 第一 講 : 韓戰 起源 1. Korean War Series Lecture 1: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 1. Lezione 1 della serie sulla guerra di Corea: l'origine della guerra di Corea 1. 朝鮮戦争シリーズ講義 1: 朝鮮戦争の起源 1. 한국전쟁 시리즈 1강: 한국전쟁의 기원 1.韩战系列第一讲:韩战起源

韓戰 系列 第一 講 : 韓戰 起源 Lecture 1 of the Korean War Series: 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

1、 三八線 與 朝鮮半島 歷史背景 1. The 38th Parallel an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大家 好 , 歡迎 大家 收聽 《 縱橫 大 歷史 》, 我 是 主持人 孫誠 。 Hello everyone, welcome to "History", I am the host Sun Cheng.

從今 天 開始 , 我們 將 進行 關於 韓戰 的 系列 專題 節目 , 帶 您 回顧 整場 韓戰 的 起因 、 經過 和 結果 。 Starting today, we will conduct a series of special programs on the Korean War, taking you to review the cause, process and results of the entire Korean War. A partire da oggi condurremo una serie di programmi speciali sulla guerra di Corea, portandovi a rivedere la causa, il processo e i risultati dell'intera guerra di Corea.

我們 之所以 要 推出 韓戰 系列 節目 , 是 為 了 回應 近期 中共 對 韓戰 的 高調 紀念 , 以及 由此 產生 的 一系列 政治宣傳 , 並且 提出 我們 對 相關 問題 的 一些 看法 。 The reason why we launch the Korean War series is to respond to the recent high-profile commemoration of the Korean War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resulting series of political propaganda, and to put forward some of our views on related issues.

比如說 , 韓戰 究竟 是 由 誰 先 挑起 的 ? For example, who started the Korean War?

所謂 的 “ 抗美援朝 , 保家衛國 ” 的 口號 , 究竟 能否 反映 歷史事實 ? Does the so-called slogan "Resist U.S. aggression, aid Korea, and defend our country" reflect historical facts?

韓戰 中 的 中共軍隊 究竟 戰鬥力 如何 ? What was the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Army in the Korean War?

蘇聯 在 韓戰 中 的 角色 是 怎樣 的 ? What was the Soviet Union's role in the Korean War?

中共 高調 宣傳 的 所謂 “ 細菌戰 ” 究竟 存 不 存在 ? Does the so-called "germ warfare" promoted by the CCP in a high-profile manner actually exist?

中共 大肆宣傳 的 長津湖 戰役 和 “ 上甘嶺戰役 ”, 真相 究竟 如何 ? What is the truth about the Battle of Changjin Lake and the "Battle of Shangganling" that the CCP has hyped?

韓戰 和 當時 中國 國內 的 政局 , 有著 怎樣 的 關係 ? What w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orean War and China’s domestic political situation at that time? Qual era il rapporto tra la guerra di Corea e la situazione politica interna della Cina in quel momento?

韓戰 參戰 各方 的 損失 情況 究竟 如何 ? What were the losses suffered by all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Korean War?

韓戰 的 結果 , 究竟 是不是 中共 所謂 的 “ 抗美援朝 偉大勝利 ”? Was the outcome of the Korean War what the CCP called “the great victory in resisting U.S. aggression and aiding Korea”? L’esito della guerra di Corea fu quello che il PCC definì “la grande vittoria nel resistere all’aggressione statunitense e nell’aiutare la Corea”?

要 回答 這些 問題 , 我們 就要 從頭開始 講起 。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we have to start from the beginning.

今天 , 我們 將帶 您 回顧 韓戰 的 起源 。 Today, we will take you back to 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 Oggi vi riporteremo alle origini della guerra di Corea.

和 往常 一樣 , 我們 還 是從 一個 歷史 現場 說起 。 As usual, we start with a historical scene.

1950 年 6 月 25 日 凌晨 4 時許 , 在 朝鮮半島 中部 的 北緯 38 度線 上 , 轟鳴 的 坦克 聲 和 震耳欲聾 的 火炮 射擊 聲 突然 響起 , 打破 了 清早 的 平靜 。 At about 4 o'clock in the morning on June 25, 1950, on the 38th parallel in the middle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the roaring sound of tanks and the deafening sound of artillery firing suddenly sounded, breaking the early morning calm. Verso le 4 del mattino del 25 giugno 1950, sul 38° parallelo al centro della penisola coreana, il ruggito dei carri armati e il suono assordante degli spari di artiglieria risuonarono all'improvviso, rompendo la calma mattutina.

在 數百公里 長 的 戰線 上 , 北韓 軍隊 的 600 多門 火炮 和 1000 多門 迫擊炮 向南 發起 猛烈 的 炮擊 。 On a front line hundreds of kilometers long, the North Korean army's more than 600 artillery pieces and more than 1,000 mortars launched a fierce bombardment southward.

隨後 , 十餘萬 北韓 軍隊 以 一百多 輛 蘇式 T-34 坦克 為 先導 , 在 飛機 的 掩護 下 對 新生 的 大韓民國 發起 了 全面 入侵 。 Subsequently, more than 100,000 North Korean troops, led by more than 100 Soviet T-34 tanks and covered by aircraft, launched a full-scale invasion of the new Republic of Korea.

面對 北韓 軍隊 的 大舉進攻 , 缺乏 反坦克 武器 及 裝甲部隊 的 韓軍 難以 抵抗 , 甚至 只能 用 步兵 敢死隊 與 坦克 同歸於盡 。 Facing the massive attack by the North Korean army, the South Korean army, which lacked anti-tank weapons and armored forces, found it difficult to resist, and even had to use infantry death squads to fight with the tanks.

在 短短 三天 內 , 韓軍的 防線 就 全面 崩潰 , 韓國 首都 首爾 也 落入 了 北韓 軍隊 的 手中 。 In just three days, the South Korean army's defense line completely collapsed, and Seoul, the capital of South Korea, fell into the hands of the North Korean army.

根據 人們 對 韓戰 的 一般 印象 , 北韓 和 韓國 分別 受到 蘇聯 及 美國 的 支持 。 According to people's general impression of the Korean War, North Korea and South Korea were supported by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spectively.

二戰 結束 後 , 美國 作為 與 蘇聯 並列 的 超級大國 , 國力 一直 超過 蘇聯 。 After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he United States, as a superpower alongside the Soviet Union, has always surpassed the Soviet Union in national power.

然而 , 為 什麼 在 1950 年 6 月 韓戰 爆發 時 , 韓軍的 裝備 卻會 如此 之差 , 甚至 沒有 有效 抵禦 坦克 的 手段 ? However, why was it that when the Korean War broke out in June 1950, the equipment of the Korean army was so poor that it did not even have the means to effectively resist tanks?

要 明白 這 背後 的 原因 , 我們 就要 從 韓戰 的 起源 說起 。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behind this, we have to start with 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

故事 要 從 二戰 結尾 的 1945 年 8 月 說起 。 The story begins in August 1945,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當時 , 同盟國 對 日本 的 作戰 已經 接近 尾聲 , 蘇聯 也 對 日本 宣戰 , 並 大舉進攻 滿洲 、 朝鮮 。 At that time, the Allies' war against Japan was coming to an end. The Soviet Union also declared war on Japan and launched a massive attack on Manchuria and North Korea.

而 此時 , 美軍 的 地面部隊 仍 位於 遙遠 的 西太平洋 諸 島嶼 上 。 At this time, U.S. ground forces were still located on remote island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隨著 蘇聯 軍隊 逼近 朝鮮半島 , 美國 在 匆忙之間 提出 了 以 北緯 三十八 度線 為 兩國 軍隊 佔領 朝鮮半島 的 分界線 , 並 得到 蘇聯 同意 。 As the Soviet army approached the Korean Peninsula, the United States hurriedly proposed the 38th parallel as the dividing line for the occupatio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by the two armies, and the Soviet Union agreed.

到 9 月 , 隨著 日本 正式 投降 , 美國 、 蘇聯 軍隊 便 以 三八線 為界 , 分別 佔領 了 朝鮮半島 的 南 、 北半部 。 By September, with Japan's formal surrend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occupied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halves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respectively with the 38th Parallel as the boundary.

朝鮮半島 地處 東北亞 , 西 、 南 、 東 三面 分別 為 黃海 、 朝鮮 海峽 及 日本海 , 與 日本 列島 隔海相望 ; 東北角 與 西伯利亞 相連 ; 北面 以 鴨綠江 、 圖們江 為界 , 與 滿洲 相鄰 。 The Korean Peninsula is located in Northeast Asia. Its west, south and east sides are bounded by the Yellow Sea, the Korean Strait and the Sea of Japan respectively. It faces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 across the sea; its northeast corner is connected to Siberia; its north is bounded by the Yalu River and the Tumen River and borders Manchuria. adjacent.

自古以來 , 朝鮮半島 就是 東北亞 、 東亞 強權 的 爭霸 之地 。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Korean Peninsula has been a place for hegemony among the powers in Northeast Asia and East Asia.

公元 7 世紀 , 隋唐 帝國 曾 與 控制 大半 朝鮮半島 的 強國 高句麗 進行 過 曠日持久 的 戰爭 。 In the 7th century AD, the Sui and Tang empires fought a protracted war with Goguryeo, a powerful country that controlled most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13 世紀 , 蒙古 軍隊 降服 朝鮮半島 上 的 高麗 王朝 , 其後 徵發 高麗軍 與 蒙古 軍 一同 進攻 日本 , 遭到 慘敗 。 In the 13th century, the Mongolian army surrendered to the Goryeo Dynasty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Later, the Goryeo army and the Mongolian army attacked Japan and suffered a disastrous defeat.

16 世紀 , 日本 統治者 豐臣秀吉 入侵 朝鮮 , 又 曾 與 朝鮮 王朝 及 明朝 軍隊 進行 過 長達 七年 的 殘酷 戰爭 。 In the 16th century, Japanese ruler Toyotomi Hideyoshi invaded Korea and fought a brutal seven-year war with the Korean and Ming Dynasty armies.

到 了 近代 , 大清 帝國 、 日本帝國 與 沙俄 帝國 又 輪番 爭奪 朝鮮半島 。 In modern times, the Qing Empire, the Japanese Empire, and the Tsarist Russian Empire took turns competing for the Korean Peninsula.

經過 甲午戰爭 與 日俄戰爭 , 日本 最終 控制 朝鮮半島 , 並在 1910 年將 朝鮮半島 變為 日本帝國 的 一部分 。 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and the Russo-Japanese War, Japan finally took control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made it part of the Japanese Empire in 1910.

可以 說 , 一部 朝鮮半島 的 歷史 , 就是 一部 大國 爭霸 的 歷史 。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history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is a history of great powers competing for hegemony.

而 二戰 結束 時 美蘇 兩 國 分別 佔領 朝鮮半島 的 南北 半部 , 又 將使 朝鮮半島 成為 冷戰 最 前線 , 變為 美蘇 衝突 的 焦點 。

2、 強大 的 北韓 軍 與 弱小 的 韓軍

在 美蘇 兩方 按 三八線 分割 朝鮮半島 後 , 朝鮮半島 的 南北 兩邊 分別 按照 西方 自由民主 模式 及 共產 極權 模式 組建 了 政權 。

1945 年 8 月 , 隨著 蘇軍 進軍 北韓 , 一個 名叫 金日成 的 33 歲 朝鮮 青年 跟隨 蘇軍 出現 在 平壤 街頭 。

金日成 本為 中共 “ 東北 抗聯 ” 中 的 朝鮮人 將領 。

1941 年 , 在 日本 關東軍 的 重兵 圍剿 下 , 金日成 跟隨 “ 東北 抗聯 ” 殘部 撤往 蘇聯 。

在 日本 戰敗 後 , 他 又 被 蘇聯 選中 為 統治 北韓 的 代理人 。

1946 年 2 月 , 蘇聯 成立 所謂 的 “ 北朝鮮 臨時 人民 委員會 ”, 將 金日成 扶立 為 “ 委員長 ”。

隨後 , 金日成 在 蘇聯 的 指導 下 進行 了 激進 的 土地改革 , 沒收 了 100 萬公頃 的 土地 , 並 逐步 建立 起 由 朝鮮勞動黨 一黨 獨裁 的 共產 極權 體制 。

1948 年 9 月 , 在 蘇聯 扶植 下 ,“ 朝鮮 民主主義 共和國 ” 在 北韓 成立 , 金日成 出任 最高 領導人 。

在 蘇聯 的 大力 援助 下 , 北韓 軍隊 大量 擴軍 。

在 1949 年末 , 北韓 軍隊 還 只有 四個 師 。

但 到 了 1950 年 6 月 韓戰 爆發 前夕 , 北韓 的 “ 朝鮮人民軍 ” 已經 有 “ 人員 13.5 萬人 , 坦克 150 輛 , 火炮 600 門 , 飛機 196 架 , 齊 裝滿 員 的 步兵師 8 個 , 簡編 的 步兵師 2 個 , 獨立團 2 個 , 裝甲旅 和 裝甲團 各 1 個 。

此外 , 還有 5 個 警備 旅和 國內 治安 部隊 。

” 雖然 此時 蘇軍 已 撤離 朝鮮半島 一年 半 , 但 仍 有 3000 名 蘇軍 顧問 留在 北韓 軍隊 中 。

( 高培 、 肖剛 等 譯校 、 日本 陸戰 史 研究 普及 會著 :《 朝鮮戰爭 》 第 1 卷 第一章 , 國防大學 出版社 ,1990 年 )

值得注意 的 是 , 在 北韓 軍隊 中 , 還有 不少 部隊 來自 中共軍隊 。

事實上 , 早 在 中國 國共 戰爭 時期 , 北韓 政權 就 在 蘇聯 的 指示 下 對 中共軍隊 進行 過 不少 援助 。

北韓 政權 曾 向 中共 的 “ 第四 野戰軍 ”( 即 “ 東北 野戰軍 ”) 以 火車 、 港口 運送 過 大量 軍事 物資 ,“ 第四 野戰軍 ” 也 曾 使用 過 朝鮮 的 鐵路 轉運 兵力 。

可以 說 , 中共 在 國共 戰爭 中 的 勝利 離不開 北韓 政權 的 幫助 。

到 1949 年 —1950 年春 , 毛澤東 將 “ 四野 ” 的 三個 朝鮮人 師 轉交 金日成 , 改編 為 北韓 軍隊 。

可以 說 , 北韓 軍隊 的 擴充 , 是 由 以 蘇聯 為首 的 共產 極權 陣營 各國 共同完成 的 。

( 見 呂明輝 :《 朝鮮 支援 中國 東北 解放戰爭 紀實 》, 白山 出版社 ,2013 年 )

與 北韓 軍隊 相比 , 三八線 以南 的 韓國 軍隊 卻是 一支 弱旅 。

在 美蘇 分別 佔領 朝鮮半島 南北 半部 後 , 三八線 以南 一直 政局 不 穩 , 受 困於 左翼 游擊隊 的 反覆 暴動 與 持續 不斷 的 黨派 衝突 。

儘管 在 1948 年 8 月 , 三八線 以南 成立 了 以 親美派 李承晚 為 總統 的 大韓民國 , 但 對於 混亂 的 政局 於事無補 。

同一 年 , 濟州島 及 朝鮮半島 西南部 的 順天 、 麗水 一帶 相繼 爆發 共產主義者 策動 的 武裝 叛亂 , 韓軍也 進行 了 殘酷 的 剿殺 , 死於 雙方 之手 的 平民 多達 數萬人 。

韓軍是 一支 由 警察部隊 發展 而來 的 部隊 , 其 主要 作戰 任務 是 鎮壓 內部 的 共產黨 叛亂 及 應付 三八線 上 不時 發生 的 武裝衝突 。

從 1949 年 起 , 北韓 及 韓軍的 邊境 衝突 不斷擴大 , 最後 甚至 出現 了 師級 衝突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韓軍也 不斷 擴編 。

然而 , 到 1950 年 6 月 時 , 整個 韓軍 只有 8 個師 共 “ 人員 9.8 萬人 , 裝甲車 27 輛 , 火炮 89 門 , 飛機 32 架 。

”( 高培 、 肖剛 等 譯校 、 日本 陸戰 史 研究 普及 會著 :《 朝鮮戰爭 》 第 1 卷 第一章 )

在 1949 年 6 月 , 美軍 已經 撤離 韓國 , 僅 留下 一個 500 人 的 軍事 顧問團 。

值得注意 的 是 , 直到 韓戰 爆發 前夕 , 韓國 軍隊 中 甚至 沒有 一輛 坦克 。

事實上 , 在 1949 年時 , 韓軍曾 向 美國 顧問 請求 提供 坦克 , 但 卻 被 美國 顧問 拒絕 。

美國 顧問 給出 的 理由 , 是 “ 朝鮮 小溪 上 的 單車 道 橋樑 十分 單薄 , 支撐 不住 坦克 的 重負 。

”( 郭維敬 、 劉榜 離等譯 、 貝文 · 亞歷山大 著 :《 朝鮮 : 我們 第一次 戰敗 》 第一章 , 社會科學 出版社 ,2000 年 ) 然而 , 對於 北韓 軍隊 和 蘇聯 顧問 來說 , 蘇制 T-34 坦克 卻是 他們 最為 重要 的 武器 。

兩軍在 裝甲部隊 方面 的 差異 , 將在 戰爭初期 給 自由 世界 帶來 災難性 的 後果 。

3、 共產 極權 陣營 精心策劃 侵略戰爭

韓國 軍隊 的 弱小 與 北韓 軍隊 的 強大 形成 了 鮮明 的 對比 , 也 刺激 了 共產 極權 陣營 發動 侵略戰爭 的 慾望 。

金日成 深知 , 北韓 政權 的 後臺 是 蘇聯 。

他 如果 要 發動 侵略戰爭 , 必須 要 得到 斯大林 的 批准 。

在 1949 年時 , 斯大林 曾 否決 過 金日成 的 南侵 提議 , 認為 時機 還不 成熟 。

然而 , 在 1950 年 1 月 , 美國 總統 杜魯門 及 國務卿 艾奇遜 接連 發表聲明 , 表示 美國 的 “ 防禦 半徑 ” 將不 包括 朝鮮半島 及 臺灣 , 而 只會 從 阿留申 群島 延伸 至 日本 列島 、 琉球 群島 及 菲律賓 群島 。

美國 的 聲明 , 激發 了 斯大林 的 野心 。

1950 年 2 月 , 金日成 秘密 訪問 蘇聯 , 與 斯大林 商討 南侵 事宜 。

在會談中 , 金日成 提出 他將 首先 在 三八線 附近 集結 軍隊 , 然後 向 韓國 發出 所謂 的 “ 和平統一 ” 要求 , 並在 遭到 必然 的 拒絕 後 就 發動 侵略 , 這就 好像 中共 希望 對 臺灣 做 的 那樣 。

他還 提出 , 北韓 軍隊 將在 韓國 境內 的 共產黨 游擊隊 配合 下 , 迅速 取得勝利 。

4 月 , 金日成 再次 訪蘇 , 和 斯大林 就 侵略 事宜 進行 了 長達 半個 月 的 商談 , 並 得到 了 斯大林 對 其 發動 侵略戰爭 的 批准 。

5 月 13 日 , 金日成 前往 北京 , 向 毛澤東 傳達 了 斯大林 的 指示 。

在 這樣 的 情況 下 , 中共 遂 表示 將對 北韓 “ 儘可能 給予 支援 ”( 程幹遠 《 親歷 韓戰 —— 中國 軍人 回憶錄 》 第十六章 , 明鏡 出版社 ,2013 年 )。

根據 金日成 向 蘇聯 提交 的 作戰 計劃 , 進攻 將在 6 月 下旬 發動 。

這樣 , 韓戰 的 爆發 已經 進入 倒計時 。

1950 年 6 月 12 日 , 大批 北韓 軍隊 開始 在 三八線 上 秘密 集結 。

到 23 日 , 北韓 軍隊 各部 集結 完畢 。

同一天 , 到訪 韓國 的 美國 國務卿 杜勒斯 視察 三八線 韓 軍陣 地 , 並 使用 望遠鏡 向北 觀察 , 卻 沒有 發現 任何 異樣 。

然而 , 這並 不 妨礙 共產 極權 陣營 在 日後 賊喊捉賊 , 將 杜勒斯 的 無心 之舉 說 成 是 所謂 “ 美帝國主義者 及其 南朝鮮 走狗 ” 通過 “ 精心策劃 ” 發動 韓戰 的 “ 證據 ”。

事實上 ,1950 年 6 月 25 日 , 也 就是 北韓 軍隊 大舉 侵略 的 當天 正是 星期天 , 韓軍在 “ 三分之一 以上 的 官兵 放假 外出 的 狀態 下 , 遭到 了 突然襲擊 。

”( 金 陽明 :《 韓國 戰爭史 》 第三章 第二節 , 韓國國防部 戰史 編寫 委員會 ,1976 年 ) 所謂 美 、 韓兩國 發動 韓戰 的 說法 在 歷史事實 面前 , 完全 不攻自破 。

這樣 , 在 以 斯大林 為首 的 共產 極權 陣營 的 精心策劃 下 , 新生 的 大韓民國 遭遇 了 共產 極權 軍隊 的 全面 入侵 。

在 蘇制 T-34 坦克 恐怖 的 轟鳴聲 中 , 持續 三年 多 的 韓戰 , 爆發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