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 use cookies to help make LingQ better. By visiting the site, you agree to our cookie policy.


image

三國演義 -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第三 回 : 議 溫明 董卓 叱 丁原 , 餽金珠 李肅 說 呂布 ( 下 )

第三 回 : 議 溫明 董卓 叱 丁原 , 餽金珠 李肅 說 呂布 ( 下 )

車駕 行 不 到 數 里 , 忽 見 旌旗 蔽日 , 塵土 遮 天 , 一 枝 人馬 到來 。 百官 失色 , 帝 亦 大 驚 。 袁紹 驟 馬 出 問 何 人 。 繡旗 影 裏 , 一 將 飛出 , 厲聲 問 : 「 天子 何在 ? 」 帝 戰慄 不能 言 。 陳留王 勒馬 向 前 , 叱 曰 : 「 來 者 何 人 ? 」 卓 曰 : 「 西涼 刺史 董卓 也 。 」 陳留王 曰 : 「 汝 來 保駕 耶 ? 汝 來 劫駕 耶 ? 」 卓 應 曰 : 「 特 來 保駕 。 」 陳留王 曰 : 「 既 來 保 駕 , 天子 在 此 , 何不 下馬 ? 」 卓 大 驚 , 慌忙 下馬 , 拜 於 道 左 。 陳留王 以 言 撫慰 董卓 , 自 初 至 終 , 並 無 失語 。 卓 暗 奇 之 , 已 懷 廢立 之 意 。

是日 還 宮 , 見 何 太后 , 俱 各 痛 哭 。 檢點 宮 中 , 不見了 傳國 玉璽 。 董卓 屯兵 城 外 , 每 日 帶 鐵甲 馬軍 入 城 , 橫行 街市 , 百姓 惶惶不安 。 卓 出入 宮庭 , 略 無 忌憚 。 後軍 校尉 鮑信 , 來 見 袁紹 , 言 董卓 必 有 異心 , 可 速除 之 。 紹 曰 : 「 朝廷 新 定 , 未 可 輕 動 。 」 鮑信 見 王允 , 亦 言 其 事 。 允 曰 : 「 且 容商 議 。 」 信 自 引 本部 軍兵 , 投 泰山 去 了 。

董卓 招誘 何進 兄弟 部下 之 兵 , 盡 歸 掌握 。 私 謂 李儒 曰 : 「 吾 欲 廢帝 立 陳留王 , 何 如 ? 」 李儒 曰 : 「 今 朝廷 無 主 , 不 就 此時 行事 , 遲 則 有 變 矣 。 來日 於 溫明園 中 , 召集 百官 , 諭 以 廢 立 ; 有 不 從 者 斬 之 , 則 威權 之 行 , 正 在 今日 。 」

卓喜 。 次日 大排筵 會 , 遍 請 公卿 。 公卿 皆 懼 董 卓 , 誰 敢 不 到 ? 卓 待 百官 到 了 , 然後 徐徐 到 園門 下 馬 , 帶 劍 入 席 。 酒 行 數 巡 , 卓教 停 酒 止 樂 , 乃 厲聲 曰 : 「 吾 有 一 言 , 眾 官 靜 聽 。 」 眾 官 側 耳 。 卓 曰 : 「 天子 為 萬民 之 主 , 無 威儀 不可以 奉 宗廟 社稷 。 今 上 懦弱 , 不若 陳留 王聰明 好學 , 可 承 大位 。 吾 欲 廢 帝 , 立 陳留王 , 諸 大臣 以 為 何 如 ? 」 誅官 聽罷 , 不 敢 出聲 。 座 上 一 人 推 案 直 出 , 立 於 筵 前 , 大呼 : 「 不可 ! 不可 ! 汝 是 何 人 , 敢 發 大 語 ? 天子 乃 先帝 嫡子 , 初 無 過失 , 何 得 妄 議 廢立 ? 汝 欲 為 篡逆 耶 ? 」 卓 視 之 , 乃 荊州 刺史 丁原 也 。 卓 怒叱 曰 : 「 順 我 者 生 , 逆 我 者 死 ! 」 遂 掣 佩劍 欲 斬 丁原 。

時 李儒 見 丁原 背後 一 人 , 生 得 器 字 軒昂 , 威風 凜凜 , 手 執 方天 畫 戟 , 怒目 而 視 。 李儒 急進 曰 : 「 今日 飲宴 之 處 , 不可 談 國政 ; 來日 向 都堂 公論 未 遲 。 」 眾人 皆 勸 丁原 上馬 而 去 。 卓 問 百官 曰 : 「 吾 所 言 , 合 公道 否 ? 」 盧植 曰 : 「 明公 差 矣 : 昔 太甲 不 明 , 伊尹 放 之 於 桐宮 。 昌邑王 登位 方 二十七 日 , 造 惡 三千餘 條 , 故 霍光 告 太廟 而 廢 之 。 今 上 雖 幼 , 聰明 仁智 , 並 無 分毫 過失 。 公 乃 外郡 刺史 , 素 未 參與 國政 , 又 無 伊 、 霍 之 大才 , 何 可 強主 廢立 之 事 ? 聖人 云 『 有 伊尹 之 志 則 可 , 無 伊尹 之 志 則 篡 也 。 』 」 卓 大怒 , 拔 劍 向 前 欲 殺 植 。 議郎 彭伯 諫 曰 : 「 盧 尚書 海 內 人 望 , 今 先 害 之 , 恐 天下 震 怖 。 」 卓 乃 止 。 司徒 王允 曰 : 「 廢立 之 事 , 不可 酒 後 相商 , 另 日 再 議 。 」 於是 百官 皆 散 。 卓 按 劍 立 於 園 門 , 忽 見 一 人 躍 馬 持 戟 , 於 園門 外 往來 馳 驟 。 卓 問 李儒 : 「 此 何 人 也 ? 」 儒 曰 : 「 此 丁原 義兄 : 姓 呂 , 名 布 , 字 奉先 者 也 。 主公 且 須 避 之 。 」 卓 乃 入 園 潛 避 。

次日 , 人 報 丁原 引 軍城 外 搦 戰 。 卓 怒 , 引 軍同 李儒 出 迎 。 兩 陣 對 圓 , 只 見 呂布 頂 束髮 金冠 , 披 百 花 戰袍 , 擐 唐猊 鎧甲 , 繫 獅蠻 寶帶 , 縱 馬 挺 戟 , 隨 丁建陽 出到 陣 前 。 建陽 指 卓 罵 曰 : 「 國家 不幸 , 閹官 弄 權 , 以致 萬民 塗炭 。 爾 無 尺寸 之 功 , 焉敢 妄言 廢 立 , 欲 亂 朝廷 ? 」 董卓 未及 回 言 , 呂布 飛馬 直 殺 過來 。 董卓 慌 走 , 建陽 率 軍 掩殺 。 卓兵 大敗 , 退 三十餘 里 下 寨 , 聚眾 商議 。 卓 曰 : 「 吾 觀 呂布 非 常人 也 。 吾 若 得 此 人 , 何 慮 天下 哉 ? 」 帳 前 一 人 出 曰 : 「 主公 勿 憂 : 某 與 呂布 同 鄉 , 知 其 勇 而 無 謀 , 見 利 忘 義 。 某 憑 三寸不爛之舌 , 說 呂布 拱手 來 降 , 可 乎 ? 」 卓 大 喜 , 觀 其 人 , 乃 虎賁 中郎 李肅 也 。 卓 曰 : 「 汝 將 何以 說 之 ? 」 肅 曰 : 「 某 聞 主公 有 名 馬 一 匹 , 號 曰 『 赤兔 』 , 日 行 千里 。 須 得 此 馬 , 再 用 金珠 , 以利 結 其 心 。 某 更 進 說 詞 , 呂布 必 反 丁原 , 來 投 主公 矣 。 」 卓 問 李儒 曰 : 「 此 言 可 乎 ? 」 儒 曰 : 「 主公 欲 取 天下 , 何 惜 一 馬 ? 」 卓 欣然 與 之 , 更 與 黃金 一千 兩 、 明珠 數十 顆 、 玉帶 一 條 。

李肅 齎 了 禮物 , 投 呂布寨 來 。 伏路 軍人 圍住 。 肅 曰 : 「 可 速報 呂 將軍 , 有 故人 來 見 。 」 軍人 報 知 , 布 命 入 見 。 肅 見 布 曰 : 「 賢弟 別來無恙 ! 」 布 揖 曰 : 「 久 不 相見 , 今 居 何處 ? 」 肅 曰 : 「 見 任 虎賁 中郎將 之 職 。 聞 賢弟 匡扶 社稷 , 不勝 之 喜 。 有 良 馬 一 匹 , 日 行 千里 , 渡水 登山 , 如 履 平地 , 名 曰 『 赤兔 』 : 特 獻 與 賢 弟 , 以 助 虎威 。 」 布 便 令 牽 過來 看 。 果然 那 馬 渾身 上下 , 火炭 般 赤 , 無 半 根 雜 毛 ; 從 頭 至 尾 , 長 一 丈 ; 從 蹄 至 項 , 高 八 尺 ; 嘶喊 咆哮 , 有 騰空 入 海 之 狀 。 後人 有 詩 單 道 赤兔 馬 曰 : 奔騰 千里 蕩 塵埃 , 渡水 登山 紫霧 開 。 掣 斷 絲韁 搖 玉 轡 , 火龍 飛 下 九 天 來 。

布 見 了 此 馬 , 大喜 , 謝肅 曰 : 「 兄 賜 此 良 駒 , 將 何以 為 報 ? 」 肅 曰 : 「 某 為 義氣 而 來 , 豈 望 報 乎 ? 」 布 置 酒 相待 。 酒 酣 , 肅 曰 : 「 肅 與 賢弟 少 得 相見 ; 令尊 卻 常 會 來 。 」 布 曰 : 「 兄 醉 矣 ! 先父 棄世 多 年 , 安得 與 兄 相會 ? 」 肅 大笑 曰 : 「 非 也 ﹔ 某 說 今日 丁 刺史 耳 。 」 布 惶恐 曰 : 「 某 在 丁建陽 處 , 亦 出於 無奈 。 」 肅 曰 : 「 賢弟 有 擎天駕海 之 才 , 四海 孰 不 欽敬 ? 功名 富貴 , 如 探囊取物 , 何 言 無奈 而 在 人 之下 乎 ? 」 布 曰 : 「 恨 不 逢 其 主 耳 。 」 肅 笑 曰 : 「 『 良 禽 擇 木 而 棲 , 賢臣 擇 主 而 事 。 』 見 機 不 早 , 悔 之 晚 矣 。 」 布 曰 : 「 兄 在 朝廷 , 觀 何 人 為 世 之 英雄 ? 」 肅 曰 : 「 某 遍 觀 群臣 , 皆 不如 董卓 , 董卓 為人 敬賢 禮士 , 賞罰 分明 , 終 成 大業 。 」 布 曰 : 「 某 欲 從 之 , 恨 無 門路 。 」

肅 取 金珠 、 玉帶 列 於 布 前 。 布 驚 曰 : 「 何 為 有 此 ? 」 肅令 叱退 左右 , 告 布 曰 : 「 此 是 董公 久 慕 大名 , 特 令 某 將 此 奉獻 。 赤兔馬 亦 董公 所 贈 也 。 」 布 曰 : 「 董公 如此 見 愛 , 某 將 何以 報 之 ? 」 肅 曰 : 「 如 某 之 不 才 , 尚 為 虎賁 中郎將 ; 公 若 到 彼 , 貴 不可 言 。 」 布 曰 : 「 恨 無 涓埃 之 功 , 以 為 進見 之 禮 。 」 肅 曰 : 「 功 在 翻 手 之間 , 公 不肯 為 耳 。 」 布 沈吟 良久 曰 : 「 吾 欲 殺 丁原 , 引 軍 歸 董卓 , 何 如 ? 」 肅 曰 : 「 賢弟 若 能 如此 , 真 莫大 之 功 也 ! 但 事 不宜 遲 , 在於 速 決 。 」

布 與 肅約 於 明日 來 降 , 肅 別 去 。 是 夜 二更 時分 , 布 提 刀 逕 入 丁原 帳 中 。 原 正 秉 燭 觀 書 , 見 布 至 , 曰 : 「 吾兒 來 有 何 事 故 ? 」 布 曰 : 「 吾 堂堂 丈夫 , 安 肯 為 汝 子 乎 ! 」 原 曰 : 「 奉先 何故 心 變 ? 」 布 向 前 一 刀 砍下 丁原 首級 , 大呼 : 「 左右 ! 丁原 不仁 , 吾 已 殺 之 。 肯 從 吾者 在 此 , 不 從 者 自去 ! 」 軍士 散 其 大半 。

次日 , 布 持 丁原 首級 , 往 見 李肅 。 肅 遂 引 布 見 卓 。 卓 大 喜 , 置 酒 相待 。 卓 先 下 拜 曰 : 「 卓 今 得 將軍 , 如 旱苗 之 得 甘雨 也 。 」 布納卓 坐 而 拜 之 曰 : 「 公 若 不 棄 , 布 請 拜 為 義父 。 」 卓 以 金甲 錦袍 賜 布 , 暢飲 而 散 。 卓 自是 威勢 越 大 , 自 領 前 將軍 事 , 封 弟 董旻 為 左將軍 鄠侯 , 封 呂布 為 騎都尉 中郎將 都 亭侯 。 李儒 勸 卓 早 定 廢立 之 計 。 卓 乃 於 省 中 設 宴 , 會集 公卿 , 令 呂布 將 甲士 千餘 , 侍衛 左右 。

是 日 , 太 傳 袁隗 與 百官 皆 到 。 酒 行 數 巡 , 卓 拔 劍 曰 : 「 今 上 闇弱 , 不可以 奉 宗廟 ; 吾 將 依 伊尹 、 霍光 故事 , 廢帝 為 弘農王 , 立 陳留王 皇帝 。 有 不 從 者 斬 ! 」 群臣 惶怖 莫 敢 對 。 中軍 校尉 袁紹 挺身 出 曰 : 「 今 上 即位 未幾 , 並 無失 德 ; 汝 欲 廢 嫡 立 庶 , 非 反 而 何 ? 」 卓 怒 曰 : 「 天下 事 在 我 ! 我 今 為 之 , 誰 敢 不 從 ? 汝 視 我 之 劍 不利 否 ? 」 袁紹 亦 拔劍 曰 : 「 汝 劍 利 , 吾 劍 未嘗 不利 ! 」 兩 個 在 筵 上 對 敵 。 正 是 : 丁原 仗義 身 先 喪 , 袁紹爭 鋒勢 又 危 。 畢竟 袁紹 性命 如何 , 且 聽 下文 分解 。

第三 回 : 議 溫明 董卓 叱 丁原 , 餽金珠 李肅 說 呂布 ( 下 ) The Third Round: The discussion of Wenming Dong Zhuo scolded Ding Yuan, the gift of gold pearls Li Su said Lu Bu (next)

車駕 行 不 到 數 里 , 忽 見 旌旗 蔽日 , 塵土 遮 天 , 一 枝 人馬 到來 。 百官 失色 , 帝 亦 大 驚 。 袁紹 驟 馬 出 問 何 人 。 繡旗 影 裏 , 一 將 飛出 , 厲聲 問 : 「 天子 何在 ? 」 帝 戰慄 不能 言 。 陳留王 勒馬 向 前 , 叱 曰 : 「 來 者 何 人 ? 」 卓 曰 : 「 西涼 刺史 董卓 也 。 」 陳留王 曰 : 「 汝 來 保駕 耶 ? 汝 來 劫駕 耶 ? 」 卓 應 曰 : 「 特 來 保駕 。 」 陳留王 曰 : 「 既 來 保 駕 , 天子 在 此 , 何不 下馬 ? 」 卓 大 驚 , 慌忙 下馬 , 拜 於 道 左 。 陳留王 以 言 撫慰 董卓 , 自 初 至 終 , 並 無 失語 。 卓 暗 奇 之 , 已 懷 廢立 之 意 。

是日 還 宮 , 見 何 太后 , 俱 各 痛 哭 。 檢點 宮 中 , 不見了 傳國 玉璽 。 董卓 屯兵 城 外 , 每 日 帶 鐵甲 馬軍 入 城 , 橫行 街市 , 百姓 惶惶不安 。 卓 出入 宮庭 , 略 無 忌憚 。 後軍 校尉 鮑信 , 來 見 袁紹 , 言 董卓 必 有 異心 , 可 速除 之 。 紹 曰 : 「 朝廷 新 定 , 未 可 輕 動 。 」 鮑信 見 王允 , 亦 言 其 事 。 允 曰 : 「 且 容商 議 。 」 信 自 引 本部 軍兵 , 投 泰山 去 了 。

董卓 招誘 何進 兄弟 部下 之 兵 , 盡 歸 掌握 。 私 謂 李儒 曰 : 「 吾 欲 廢帝 立 陳留王 , 何 如 ? 」 李儒 曰 : 「 今 朝廷 無 主 , 不 就 此時 行事 , 遲 則 有 變 矣 。 來日 於 溫明園 中 , 召集 百官 , 諭 以 廢 立 ; 有 不 從 者 斬 之 , 則 威權 之 行 , 正 在 今日 。 」

卓喜 。 次日 大排筵 會 , 遍 請 公卿 。 公卿 皆 懼 董 卓 , 誰 敢 不 到 ? 卓 待 百官 到 了 , 然後 徐徐 到 園門 下 馬 , 帶 劍 入 席 。 酒 行 數 巡 , 卓教 停 酒 止 樂 , 乃 厲聲 曰 : 「 吾 有 一 言 , 眾 官 靜 聽 。 」 眾 官 側 耳 。 卓 曰 : 「 天子 為 萬民 之 主 , 無 威儀 不可以 奉 宗廟 社稷 。 今 上 懦弱 , 不若 陳留 王聰明 好學 , 可 承 大位 。 吾 欲 廢 帝 , 立 陳留王 , 諸 大臣 以 為 何 如 ? 」 誅官 聽罷 , 不 敢 出聲 。 座 上 一 人 推 案 直 出 , 立 於 筵 前 , 大呼 : 「 不可 ! 不可 ! 汝 是 何 人 , 敢 發 大 語 ? 天子 乃 先帝 嫡子 , 初 無 過失 , 何 得 妄 議 廢立 ? 汝 欲 為 篡逆 耶 ? 」 卓 視 之 , 乃 荊州 刺史 丁原 也 。 卓 怒叱 曰 : 「 順 我 者 生 , 逆 我 者 死 ! 」 遂 掣 佩劍 欲 斬 丁原 。

時 李儒 見 丁原 背後 一 人 , 生 得 器 字 軒昂 , 威風 凜凜 , 手 執 方天 畫 戟 , 怒目 而 視 。 李儒 急進 曰 : 「 今日 飲宴 之 處 , 不可 談 國政 ; 來日 向 都堂 公論 未 遲 。 」 眾人 皆 勸 丁原 上馬 而 去 。 卓 問 百官 曰 : 「 吾 所 言 , 合 公道 否 ? 」 盧植 曰 : 「 明公 差 矣 : 昔 太甲 不 明 , 伊尹 放 之 於 桐宮 。 昌邑王 登位 方 二十七 日 , 造 惡 三千餘 條 , 故 霍光 告 太廟 而 廢 之 。 今 上 雖 幼 , 聰明 仁智 , 並 無 分毫 過失 。 公 乃 外郡 刺史 , 素 未 參與 國政 , 又 無 伊 、 霍 之 大才 , 何 可 強主 廢立 之 事 ? 聖人 云 『 有 伊尹 之 志 則 可 , 無 伊尹 之 志 則 篡 也 。 』 」 卓 大怒 , 拔 劍 向 前 欲 殺 植 。 議郎 彭伯 諫 曰 : 「 盧 尚書 海 內 人 望 , 今 先 害 之 , 恐 天下 震 怖 。 」 卓 乃 止 。 司徒 王允 曰 : 「 廢立 之 事 , 不可 酒 後 相商 , 另 日 再 議 。 」 於是 百官 皆 散 。 卓 按 劍 立 於 園 門 , 忽 見 一 人 躍 馬 持 戟 , 於 園門 外 往來 馳 驟 。 卓 問 李儒 : 「 此 何 人 也 ? 」 儒 曰 : 「 此 丁原 義兄 : 姓 呂 , 名 布 , 字 奉先 者 也 。 主公 且 須 避 之 。 」 卓 乃 入 園 潛 避 。

次日 , 人 報 丁原 引 軍城 外 搦 戰 。 卓 怒 , 引 軍同 李儒 出 迎 。 兩 陣 對 圓 , 只 見 呂布 頂 束髮 金冠 , 披 百 花 戰袍 , 擐 唐猊 鎧甲 , 繫 獅蠻 寶帶 , 縱 馬 挺 戟 , 隨 丁建陽 出到 陣 前 。 建陽 指 卓 罵 曰 : 「 國家 不幸 , 閹官 弄 權 , 以致 萬民 塗炭 。 爾 無 尺寸 之 功 , 焉敢 妄言 廢 立 , 欲 亂 朝廷 ? 」 董卓 未及 回 言 , 呂布 飛馬 直 殺 過來 。 董卓 慌 走 , 建陽 率 軍 掩殺 。 卓兵 大敗 , 退 三十餘 里 下 寨 , 聚眾 商議 。 卓 曰 : 「 吾 觀 呂布 非 常人 也 。 吾 若 得 此 人 , 何 慮 天下 哉 ? 」 帳 前 一 人 出 曰 : 「 主公 勿 憂 : 某 與 呂布 同 鄉 , 知 其 勇 而 無 謀 , 見 利 忘 義 。 某 憑 三寸不爛之舌 , 說 呂布 拱手 來 降 , 可 乎 ? 」 卓 大 喜 , 觀 其 人 , 乃 虎賁 中郎 李肅 也 。 卓 曰 : 「 汝 將 何以 說 之 ? 」 肅 曰 : 「 某 聞 主公 有 名 馬 一 匹 , 號 曰 『 赤兔 』 , 日 行 千里 。 須 得 此 馬 , 再 用 金珠 , 以利 結 其 心 。 某 更 進 說 詞 , 呂布 必 反 丁原 , 來 投 主公 矣 。 」 卓 問 李儒 曰 : 「 此 言 可 乎 ? 」 儒 曰 : 「 主公 欲 取 天下 , 何 惜 一 馬 ? 」 卓 欣然 與 之 , 更 與 黃金 一千 兩 、 明珠 數十 顆 、 玉帶 一 條 。

李肅 齎 了 禮物 , 投 呂布寨 來 。 伏路 軍人 圍住 。 肅 曰 : 「 可 速報 呂 將軍 , 有 故人 來 見 。 」 軍人 報 知 , 布 命 入 見 。 肅 見 布 曰 : 「 賢弟 別來無恙 ! 」 布 揖 曰 : 「 久 不 相見 , 今 居 何處 ? 」 肅 曰 : 「 見 任 虎賁 中郎將 之 職 。 聞 賢弟 匡扶 社稷 , 不勝 之 喜 。 有 良 馬 一 匹 , 日 行 千里 , 渡水 登山 , 如 履 平地 , 名 曰 『 赤兔 』 : 特 獻 與 賢 弟 , 以 助 虎威 。 」 布 便 令 牽 過來 看 。 果然 那 馬 渾身 上下 , 火炭 般 赤 , 無 半 根 雜 毛 ; 從 頭 至 尾 , 長 一 丈 ; 從 蹄 至 項 , 高 八 尺 ; 嘶喊 咆哮 , 有 騰空 入 海 之 狀 。 後人 有 詩 單 道 赤兔 馬 曰 :    奔騰 千里 蕩 塵埃 , 渡水 登山 紫霧 開 。 掣 斷 絲韁 搖 玉 轡 , 火龍 飛 下 九 天 來 。

布 見 了 此 馬 , 大喜 , 謝肅 曰 : 「 兄 賜 此 良 駒 , 將 何以 為 報 ? 」 肅 曰 : 「 某 為 義氣 而 來 , 豈 望 報 乎 ? 」 布 置 酒 相待 。 酒 酣 , 肅 曰 : 「 肅 與 賢弟 少 得 相見 ; 令尊 卻 常 會 來 。 」 After drinking heavily, Su said: "Su and my virtuous brother rarely see each other, but your father comes often." 布 曰 : 「 兄 醉 矣 ! 先父 棄世 多 年 , 安得 與 兄 相會 ? 」 肅 大笑 曰 : 「 非 也 ﹔ 某 說 今日 丁 刺史 耳 。 」 布 惶恐 曰 : 「 某 在 丁建陽 處 , 亦 出於 無奈 。 」 肅 曰 : 「 賢弟 有 擎天駕海 之 才 , 四海 孰 不 欽敬 ? 功名 富貴 , 如 探囊取物 , 何 言 無奈 而 在 人 之下 乎 ? 」 布 曰 : 「 恨 不 逢 其 主 耳 。 」 Bu said: "I wish I could not meet the master's ears." 肅 笑 曰 : 「 『 良 禽 擇 木 而 棲 , 賢臣 擇 主 而 事 。 』 見 機 不 早 , 悔 之 晚 矣 。 」 布 曰 : 「 兄 在 朝廷 , 觀 何 人 為 世 之 英雄 ? Bu said: "Brother, in the court, who do you think is the hero of the world? 」 肅 曰 : 「 某 遍 觀 群臣 , 皆 不如 董卓 , 董卓 為人 敬賢 禮士 , 賞罰 分明 , 終 成 大業 。 」 布 曰 : 「 某 欲 從 之 , 恨 無 門路 。 」

肅 取 金珠 、 玉帶 列 於 布 前 。 布 驚 曰 : 「 何 為 有 此 ? 」 肅令 叱退 左右 , 告 布 曰 : 「 此 是 董公 久 慕 大名 , 特 令 某 將 此 奉獻 。 赤兔馬 亦 董公 所 贈 也 。 」 布 曰 : 「 董公 如此 見 愛 , 某 將 何以 報 之 ? 」 肅 曰 : 「 如 某 之 不 才 , 尚 為 虎賁 中郎將 ; 公 若 到 彼 , 貴 不可 言 。 」 布 曰 : 「 恨 無 涓埃 之 功 , 以 為 進見 之 禮 。 」 肅 曰 : 「 功 在 翻 手 之間 , 公 不肯 為 耳 。 」 布 沈吟 良久 曰 : 「 吾 欲 殺 丁原 , 引 軍 歸 董卓 , 何 如 ? 」 肅 曰 : 「 賢弟 若 能 如此 , 真 莫大 之 功 也 ! 但 事 不宜 遲 , 在於 速 決 。 」

布 與 肅約 於 明日 來 降 , 肅 別 去 。 是 夜 二更 時分 , 布 提 刀 逕 入 丁原 帳 中 。 At the second watch of the night, Buti's knife entered Ding Yuan's tent. 原 正 秉 燭 觀 書 , 見 布 至 , 曰 : 「 吾兒 來 有 何 事 故 ? 」 布 曰 : 「 吾 堂堂 丈夫 , 安 肯 為 汝 子 乎 ! 」 原 曰 : 「 奉先 何故 心 變 ? 」 布 向 前 一 刀 砍下 丁原 首級 , 大呼 : 「 左右 ! 丁原 不仁 , 吾 已 殺 之 。 肯 從 吾者 在 此 , 不 從 者 自去 ! 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follow me are here, those who don’t will go away! 」 軍士 散 其 大半 。

次日 , 布 持 丁原 首級 , 往 見 李肅 。 肅 遂 引 布 見 卓 。 卓 大 喜 , 置 酒 相待 。 卓 先 下 拜 曰 : 「 卓 今 得 將軍 , 如 旱苗 之 得 甘雨 也 。 」 布納卓 坐 而 拜 之 曰 : 「 公 若 不 棄 , 布 請 拜 為 義父 。 」 卓 以 金甲 錦袍 賜 布 , 暢飲 而 散 。 卓 自是 威勢 越 大 , 自 領 前 將軍 事 , 封 弟 董旻 為 左將軍 鄠侯 , 封 呂布 為 騎都尉 中郎將 都 亭侯 。 李儒 勸 卓 早 定 廢立 之 計 。 卓 乃 於 省 中 設 宴 , 會集 公卿 , 令 呂布 將 甲士 千餘 , 侍衛 左右 。

是 日 , 太 傳 袁隗 與 百官 皆 到 。 酒 行 數 巡 , 卓 拔 劍 曰 : 「 今 上 闇弱 , 不可以 奉 宗廟 ; 吾 將 依 伊尹 、 霍光 故事 , 廢帝 為 弘農王 , 立 陳留王 皇帝 。 有 不 從 者 斬 ! 」 群臣 惶怖 莫 敢 對 。 中軍 校尉 袁紹 挺身 出 曰 : 「 今 上 即位 未幾 , 並 無失 德 ; 汝 欲 廢 嫡 立 庶 , 非 反 而 何 ? 」 卓 怒 曰 : 「 天下 事 在 我 ! 我 今 為 之 , 誰 敢 不 從 ? What I am doing now, who dares to disobey? 汝 視 我 之 劍 不利 否 ? 」 袁紹 亦 拔劍 曰 : 「 汝 劍 利 , 吾 劍 未嘗 不利 ! 」 兩 個 在 筵 上 對 敵 。 正 是 :    丁原 仗義 身 先 喪 , 袁紹爭 鋒勢 又 危 。 畢竟 袁紹 性命 如何 , 且 聽 下文 分解 。